沉滩对岸的新旧坟茔中,明显多了一个刚刚挖开的墓坑,也就是七太爷将要下葬的地方。
辛苦劳作了一辈子,那本来应该是七太爷经历人生七十多年的长途跋涉以后,既定的安息之所。结果抵达这个终点站之前,居然还要被硬生生多绕一段路。
而策划这段绕路的司机——村长于兴昌——正在沉滩碎石堆的一处高地上激情演说。
他以黎启民老先生抗洪牺牲的故事开头,果然没两句话就偏到了什么“忠孝仁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立足脚下的方寸之地,村长挂着历史车轮的倒挡一路飞奔。显然,村长心中有自己的理想国。渐渐的,连封建制思想都不再能满足这方理想国的净土,直到奴隶制思想的光辉照了进来。
听着听着,傅祈年忍不住四下张望:10个小时的车程,应该不至于开出国境线;或者110公里的时速,应该也不至于穿越时空……吧?
然后村长指着身后的一块似柱非柱、似像非像的,带着某种未知纹路的怪石,表示这是上天恩赐给天生圩的神石、定河石。
而在这样河图洛书般的吹捧下,林献攸也不自在了。
这个所谓的怪石,其实是宋朝时当地修建的、用作水位观测的石塔,镇图书馆的县志里面提过这件事,两天前他也在芒前镇的晏湖里面看到过一套七个完整的石塔群。
对比眼前的石塔,两者的工艺和设计是一致的。只不过沉滩上这个仅仅是半成品,推测大概是某次洪水后流落到这里的。
呃,就没定住呗。
(黎启民老先生:我觉得也是。)
现代人总是认为不学自然科学,生活中处处是神迹。这没错。
但是其实不学人文历史,生活中也能处处是神迹。没想到吧。
村长说到神仙垂爱苍生,村民们很兴奋;说到皇帝垂爱苍生,村民们还要更兴奋。
周遭沐浴王化的幸福氛围,终于让詹青礼都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得承认现代社会也远没有尽善尽美,但是隔夜饭味道再次,也不至于翻下水道吧。哪怕起锅炒成蛋炒饭呢,下水道真的太重口了。说到下水道就想起他们有次出外勤任务……
好在村长及时翻篇,把詹青礼从记忆中带味道的下水道中捞了出来,然后好心地给他引到了一条黄泉路上。
村长说沉滩前面的溶洞,就是通往阴间的入口,是神明的行在,是一切问题的终极答案,是善和恶最公正的审判地。
听完这一串形容,詹青礼一度以为自己耳朵漏电了。
说实在的,每一句话只要搭上后面一句话都很怪。再说真要有一切问题的终极答案,谁还关心人类社会百八十年就面目全非的善啊恶啊的,先问问湍流产生的机理不比这有价值吗?
詹青礼没明白,其他三个人也够呛。
在场四人就这么目送着天生圩的村民们,踩着河床崎岖的石块、蹚过隆冬冰冷的河水,将肩上的竹筏放入河流。与竹筏一起飘入河中的,是上面载着的、村中每一家故去亲人的亡魂。
村民们敲锣打鼓,在这个一年一度的盛况里,欢欢喜喜地再一次将自己的亲人流放到充满酷刑和哀嚎的、不见天日的地狱中。
而地狱,自古以来就是交织古板和猎奇、正义与邪典、审判和调教、S和M的成人童话。
村长像圣人一样,露出慈悲且宽和的笑容,看着一个个因为罪孽深重而满身黑气的村民,像黑色的绵羊一样温顺地从自己的手边走过。
一只麻木而感恩的羊。
又一只麻木而感恩的羊。
再一只麻木而感恩的羊。
然后是一只神采奕奕的徐谙。
村长慈悲的神情上有种便秘般的复杂。
……
又一只麻木而感恩的羊。
再一只麻木而感恩的羊。
然后是一只神采奕奕、但冷得发抖的傅祈年。
接着是一只神采奕奕的林献攸。
村长慈悲的神情上有种反复便秘般的复杂。
踏入溶洞的那一刻,傅祈年和林献攸立刻感到,身后正午明亮温暖的天光骤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失明一样的、漫无边际的黑暗。
与此同时,昨天傍晚在这里听到的,那种银针般密密麻麻的凄厉哀嚎,又开始在耳边此起彼伏。
傅祈年从随身的邮差包里面拿出一支强光手电筒,还没来得及打开,眼睛的余光里就开始零星地闪出森冷幽绿的烛火。那烛火不会跳跃,而是像蠕虫一样从四面八方向中心爬过来。随着烛火越来越密集,周围的景象终于跃现在眼前。
烧红的烙铁、滚开的油锅、血迹斑驳的皮鞭、滴着肉泥的石磨……还有许多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根本想象不出用途的残忍刑具中,是堆积如山的尸油、残肢、青白的手脚、从腹腔流得一地的内脏。
三两个长相俨然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