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杀李渊呢?隋炀帝觉得事情有些难办。 虽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李渊乃是北周时期的老臣,位高权重,又掌握着很大势力,直接杀之,恐遭变故。 隋炀帝盯着天幕看了一会,忽然灵机一动:“来人,宣唐国公李渊,代表大隋出战!” 崖山海战多危险啊,最好让这厮直接死在副本里面! …… 大唐,贞观位面。 天幕降临之后,众人正争执,到底该派哪一名代表出战。 尽管这个时代,不论文德武功,都人才济济。但真正称得上军事最强者的,却并非任何将军,而是唐太宗本人。 天策上将,天可汗,帝国的开拓者。 然而,千金之子不坐垂堂,何况是一国之君。 眼下情况未明,唐太宗并不打算自己出战,然而,若是派出程咬金、尉迟敬德、李靖等人,似乎胜算又差了一些。 唐太宗正在沉思,长孙无忌忽然上前一步:“臣有一计容秉。” 李二:“辅机请讲。” 长孙无忌不慌不忙地说:“我观元人,纵横北境,于马背上得天下,那张弘范更是骑兵出身。而崖山,却在南方。” 李二:“所以呢?”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试想当年赤壁之事,曹军因水土不服,战力大减。若我们派出药王孙思邈,给元军也来上一剂水土不服之药,趁对方大乱,则可一战胜之!” 李二:“……” 不愧是你,长孙老阴逼。 你的操作好骚啊! 不得不说,长孙无忌这个主意乍一听十分异想天开,实际上,居然还诡异地有几分道理。 毕竟,宋军的纸面人数是占优势的,只不过因为孤立无援,斗志全无罢了。 一旦元军内部出现问题,宋军就可以一鼓作气,趁虚而入,以最小的代价出奇制胜! 孙思邈眼下就在宫中,给长孙皇后看病。 李二当即传谕,请人过来商议。 …… 同样在出战人选上剑走偏锋的,还有北宋仁宗位面。 仁宗朝名将寥寥,一向是文官韩琦负责镇守西北、防卫西夏。 经过紧急磋商,韩琦临危受命,被派往崖山给二十万军民进行美颜暴击……说错了,是进行精神鼓舞。 仁宗绕着自家宰相转了一圈,满意地颔首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韩相公如此美貌风华,定会给崖山后人带来无尽的震撼和动力。” 眉目佼好的“簪花相公”韩琦:“……” 官家你可做个人吧! 仁宗这个决定并非一拍脑袋,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大家都是宋人,他们对崖山的穷途末路,国之将亡,格外地感同身受,刻骨铭心。 根据天幕给出的信息分析,宋军号称二十万,除去民户,真正能动用的士兵只有五万。 听起来尚可。 然而,这五万士兵,是弹尽粮绝,四面楚歌的五万士兵,是甚至连食物都没有,只能喝海水,几乎连站都站不起来的五万士兵,几近战斗力全失。 而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整个蒙古帝国的精锐包围圈。 大宋已经失去了所有的陆地领土,仅剩这一片海中孤岛,所有的义军都已经失陷,所有的抵抗力量都已经被扑灭。 就连宋人的精神旗帜,丞相文天祥都已经被元军抓获。 胜了又如何? 胜了就能不再亡国了吗? 更何况,本来就没有获胜的希望? 崖山的这些军民,在长久的溃退奔逃之中,已经完全崩盘,心如死灰了。 现在所有人都等着丞相陆秀夫做个榜样投海,好效仿之,为国家殉死。 在这种境遇下,恐怕派过去再强的将领都不管用。 所以,宋仁宗根本就没有考虑让狄青等名将上场,在他的内心深处,其实认为这种局面是无解的。 大厦已倾,回天无力! 甚至,崖山海战根本不是“大厦已倾”。 这是所有的城池宫阙,牌坊门楼,都陷入了滔天烈焰,簌簌焚烧成灰。却还有人,试图在风中捞一把残破的余烬,重新拼凑起一个已经灰飞烟灭的帝国。 人力,终有尽时。 意志,岂能胜天? “韩相公,你尽力便好,不必有心理压力”,赵祯郁郁地叹息说,“想不到,天意弄人,朕竟然要眼睁睁地看着大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