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欣喜若狂地问:“你是太子,那你可以让我出宫吗?我想回家,我想我的家人了,陛下已经大赦天下,我爹爹不再是罪臣了,我也不是罪臣之女了。”
旁边的女官走过来狠狠一巴掌扇在她的脸上:“胡诌什么?太子殿下也是你可以冲撞的?”
彼时她还不懂宫中规矩,憋了两眼泪,委屈得很,被那女官一瞪,吓得立刻噤声。
不久后他听说那个女孩没能如愿出宫,因与元宁公主同年同月生,被请旨留了下来。
太子的脑海里走马观花,想起了很多陈年往事。
当年胆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担心母亲本就如此不待见他,若再敢觊觎御前的人,便更加授人话柄,令母亲不喜。
一晃已经这么多年,她成了禁中的尚宫,也算是熬出了头。
时移势易,平生许多感慨。
太子的思绪被凤龄叫醒:“殿下,殿下?”
他才回过神来:“怎么?”
凤龄说:“咱们该回宫了。”
太子道:“好。”
走出门,凤龄又道:“对了,今年是大选之年,您要早做准备。”
太子脚步顿住,看了她一眼,又神色如常的上了马车。
凤龄也跟了上去,言尽于此,也是仁至义尽。
毕竟太子妃这个位置,多少前朝势力虎视眈眈。
选得好,如虎添翼,选得不好,便成拖累。
*
不久便是端午节,宫中各处都挂上艾草,系上彩绦,圣上素来与民同乐,在太极殿召集亲近宫女一同包粽子。
凤龄祖籍南方,爱吃蜜枣馅的甜粽,上京这边则是喜欢肉粽。
她们七八个人围坐在一起,包了蜜枣,红豆,腊肉,香肠,栗子,桂花等等各种馅料的粽子。
圣上也洗了手,和她们一起包了几个,看凤龄把那粽子五花大绑,忍不住指点:“米不能太多,线不能太紧,你缠得太紧了就容易煮烂。”
凤龄吐一吐舌头:“奴婢不太会。”
圣上笑了笑,把自己包好的几个粽子放到她跟前:“这几个都给你,全是蜜枣的,你尝尝是不是你老家的味道。”
凤龄笑着接过来:“谢圣上。”
圣上包得比她确实好很多,个个小巧玲珑,有棱有角。
这样养尊处优的人,国家大事上能一言定乾坤,连柴米油盐的事都比她们做得好,让人怎么不佩服。
回去后,凤龄把圣上赏给她的几个粽子煮了,想了想,又拿出四个装在食盒里,叫来宫女:“送去给太子殿下。”
小宫女应是,拎着食盒走了。
等她回来了,凤龄问她:“太子收了吗?”
宫女答:“收了,还说谢谢您呢!”
*
九月初,凤龄领旨筹办大选。
这一次选秀是为东宫,康王府和誉王府择选嫔妃。
康王是圣上的堂弟,同一个爷爷,另两个王就要远些,同一个太爷。
不过圣上的亲兄弟早已经死完了,这几个宗室王也算很尊贵了。
按着名薄,上京的公侯伯爵,朝臣官员家□□计一百五十名秀女参选,地方州府各献二十人,共计一百二十人入京参选,再去掉那些因疤痕,身高等等初选就要被筛下去的,大约还有个二百多人。
太子,康王世子,誉王世子的正妃都要从此次大选中挑出,景王世子年纪还小,又远在外地修养,就暂时未列入其中。
说起来太子也是真不小了,凤龄自己都二十了,太子比她还大五岁。
不过大梁民风开化,民间女子十五岁嫁人的也有,十八九岁待字闺中的也有,男子要更晚些,但一般二十出头也娶了,二十五算是有些大了。
太子爷素来忙得很,对□□之事上不是很热衷。
他也不是那种会哄女人的,倒是很会甩脸子,一惹他不高兴,马上就冷脸走人,决计不惯着。
这脾气,活该一辈子打光棍。
不过谁让人家身份高贵呢,不愁娶。
凤龄有时候觉得人生真是不公平,再怎么发奋努力都比不上人家投胎投得好。
东宫如今只有一个姓宋的侍妾,前年宫里送去的,还是凤龄亲自挑的。
长得很不错,可惜不得宠,也没名分,就自己一个人带着个小宫女,冷冷清清在院子里过。
太子冷落人很有一套,实在薄情寡义。
之前宋氏生病,东宫竟没人管,就让她一个人自生自灭。
后来还是宋氏身边伺候的宫女哭着求到尚宫局门口,凤龄才知道这个事,叫了太医过去看。
搞得凤龄一直对那个宋姑娘有点歉疚。
毕竟是她把人家送进去坐冷板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