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历史军事>魏逆> 第044章、无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44章、无心(1 / 2)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四月中旬的淮南寿春,绿意已然欣荣,入目皆旖旎万千。  “六郎,我等就此别过了。”  寿春城外,一名黑脸汉子泛起笑容,在马背上对着夏侯惠略作拱手,“此地乃战区,入城盘查尤其严格,我与张兄都非本地人士,就不徒增麻烦了。”  他姓苟,是夏侯威的门客。  夏侯惠将扈从孙叔留在成阳县挑选士家小儿后,夏侯威出于爱护之心,还遣了他与另一个张姓门客护送夏侯惠来淮南。  虽然兖州与豫州此些年已经鲜有战事、贼寇难寻踪迹了,但谨慎一些还是好的。  毕竟,夏侯惠那匹西域良驹太容易让人垂涎。  且武断乡曲的豪右素来行事跋扈,一旦有了见“马”起意之念,并不介意悄然遣徒附僮客扮作贼寇沿路打劫。  “好。”  闻言,夏侯惠也连忙还了一礼,略带赧然而道,“有劳两位壮士不远千里相送,不胜感激。只可惜今我身无长物,难聊表谢意,实在惭愧。”  “六郎此言说得好是生分。”  他话语甫一落下,另一黄脸的张姓门客便接过了腔,“我等皆是你四兄的门客,既受你四兄嘱咐,自当沿途护你周全。不过区区数百里路途罢了,何足挂齿。六郎,我等就别过,待日后六郎复至成阳县,我等再把酒言欢。苟兄,走了。”  言罢,径直调转马头,头也不回的招呼苟姓门客离去。  这种干净利索的江湖草莽作风,也让夏侯惠笑颜更盛。  他是很喜欢这种草莽之徒的。  仗义每多屠狗辈嘛,与这类人混迹在一起,不需要烦心着尔虞我诈的龌蹉。  是的,淮南战线是有勾心斗角的。  扬州刺史王凌与征东将军满宠就有着龃龉。  准确而言,是王凌的权欲不满。  魏国的扬州前线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寿春、合肥所在的淮南郡;一个是以六安为治所的魏属庐江郡。  分别扬州刺史王凌与庐江太守、兼领鹰扬将军文钦戍守。  但具体军务调度上,他们二人皆要听令于假节都督诸军事的征东将军。  原本,在曹休惭恨离世后,淮南战线就属王凌资历最深、功劳最著,理应由他来执掌都督诸军事之权。  然而,天子曹叡却是将满宠从豫州调来了。  不管是资历还是功绩等方面,王凌都无法与满宠比肩,唯有屈尊在后了。  但他并没有放弃独揽淮南战线权柄的念头,就在满宠还没有从前将军转为征东将军之际,便上表庙堂,诋毁满宠已然年迈了但仍好酒、常常贪杯误事,想借此理由将位在己上的满宠给挤走。  算是与幽州刺史王雄挤走田豫的手段如出一辙罢。  当年王雄也想独揽北疆军政大权,很是忌惮在北疆拥有极高威望的、持节领护乌丸校尉的田豫,想将之挤走,便阴使人构陷田豫乱边。  且还成功了。  源于田豫早年效力过刘备且是幽州人士的干系,天子曹叡便将田豫转为汝南太守。  但王凌显然是不能遂愿的。  满宠自从随征赤壁之战开始,对抗贼吴已然有超过二十年的经验了。  不管是武帝曹操还是文帝曹丕皆对满宠信赖有加,当今天子曹叡自是不会轻易相信王凌诋毁的。  因此,在一次召满宠回洛阳述职的时候,曹叡还故意赐宴,以酒试之。  是时在宴,满宠豪饮一石依旧神智清醒,半点醉意都无。  也让曹叡明白了上表是怎么回事。  故改满宠为征东将军,彻底断了王凌的念想。  当然了,如今夏侯惠只是区区一個牙门将的身份,是不必操心这种事情的。  就算想参与都没有资格。  但在他的“未卜先知”里,想要在淮南战线立功勋,就应该得事事附和满宠的方略、时刻跟紧满宠的步伐啊~  届时,不会遭来王凌的迁怒吧?  作为扬州刺史兼领建武将军的王凌,奈何不了满宠;但若是想为难自己,那简直不要太容易啊~  带着这层心思,夏侯惠牵着战马往城门而去。  在经过很繁琐的勘验文书流程得以入城,又被两名城门士卒名带路、实为监视之下,夏侯惠整整耗费了小半时辰才来到城内兵营。  进了兵营后,倒是自在了。  守营戒备的校尉没有怎么在意,随便瞥了一眼调职文书后,便让一小卒将夏侯惠带去营内中间的公署处。  此时满宠并不在公署内,且这种小事也不值得他亲自出面。  接见夏侯惠的人,乃是征东将军署的长史。  姓李,不知道叫什么,从满脸沟壑与须发皆白的容貌中,看得出来他已然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了。且他的法令纹深深,犹如刀斧刻上的一般,让人一见便知道他乃性情刻板、十分固执之人。  但他对夏侯惠却是笑颜相迎。  在夏侯惠依礼拜见的时候,他还很亲切的以表字称呼,“数日前朝廷文书才到淮南,而稚权今日便赶到了,可见稚权任事之勤勉矣!”  呃~  我被左迁外放都二十多日了,调令文书数日前才到的?  这是如今朝廷署事效率太低呢,还是一个牙门将的调令不值得单独转来呢?  而且,你为何对我如此亲切?  刹那间,夏侯惠心中不由泛起讶然。  也忙不迭的谦逊道,“不敢当李长史之赞,末将只是在京师也别无他事,且畏军法如山,忧心夏初雨水而误了行程,故而便匆匆赶来赴职。”  “呵呵~”  不料,那李长史反而笑颜更盛了,语气殷殷的来了句,“不过是一时受挫罢了,稚权不可丧壮志。再者,稚权秉公直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