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女生耽美>这厢有礼> 壹:入镜 魂穿南宋(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壹:入镜 魂穿南宋(下)(2 / 3)

有自闭症。只是古人对自闭症并不了解,认为其是自幼怪病缠身,所以府里人在外都从不提及有这么一位千金。但是宋有礼是个天才,她有着极强的语言天赋和记忆力。她不会与人交流,但可以一字不落地背诵出书里的内容,甚至在兄长的教授下能够识记金文。曲莫颂惊觉自己能看懂金文时,询问了家仆才得知此怪事,这是宋府的三件怪事之一。

第二件怪事是三年前宋有礼也曾开口说过话,只不过仅仅维持了两三个时辰,彼时只有其兄长伴其左右。此后,宋之璟给宋有礼取了字,字莫颂。最后一件怪事则是全府上下的人都从来不提夫人的事,似乎是个禁忌。

直觉告诉她,在南宋发生的事与现世发生的案件之间一定有什么关联……她告诫自己,如今身在南宋,她便是自己的前世宋有礼,要以宋有礼的身份和视角去寻找突破口。

南宋思想流派纷呈,维持了近百年学派间互争雄长和欣欣向荣的景象。相对轻松的政治环境和舆论氛围,造就了文化上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百家争鸣”的盛况。其尊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以儒立国”,优礼文士。

中国丧葬礼的传承从没有中断过,直贯古今。街市茶馆里的士大夫见前些日宋府公子的葬礼已毕,谈论起其两个月前的丧礼。

“大宋礼法中,礼下庶人。听闻宋府行的是佛教丧仪,斋会之上,受施舍的僧众为亡者诵经祈福,望其死后不堕轮回之苦。佛教重视的是礼仪的象征性,而普通百姓重视的是礼仪的实用性,故庶人丧仪通常与佛教丧仪不同。”

“百姓的生死观,归根结底是以趋乐避苦为最终目的,无论生死均期盼福禄双全,在有限的日常中实现的是有限的满足。佛教则是在有限的生活中追求无限的超越,而儒家是为有限的生命赋予无限的意义。”

“宋儒立足于传统儒家面向世俗,讲求经世致用,敢于直面生命的有限和民众欲求的无限。存生不论死,乐天知命。宋儒更加注重的是百姓将现实理想的实现当作自身目的而生活。而佛教推崇有来世,走向虚无主义,儒家士大夫欧阳修生前极力批判佛教教义,更是有甚者主张禁止佛教、道教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罢了罢了。南宋现推行的是尊佛崇道,南宋佛教则提倡儒、佛‘共为表里’,世俗化程度渐深,各派别之间不再有严格的界限。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三教合一。”

坐在茶馆另一面的几位士大夫在品茶之余侃侃而谈,甚至谈论起大宋的生死观。这让宋有礼又念起哥哥,轻声自语道:“死后不堕轮回之苦?真荒唐,佛教丧仪真有用的话,就不会这样了……”

“信则有,不信则无。”两个面容俊俏的客官走进茶馆,坐在她的后桌。与她背对背的男子接过了她的话。

她好奇这多管闲事的主是谁,起身移步走去。她将双手手掌撑在茶桌上,歪头瞧着这男子。男子长中偏圆的鹅蛋脸上有着男性的棱角轮廓,方正的额头,饱满紧实的面颊,肉感足的平下巴。鼻子和眉弓高挺,细长圆眼,眉眼间深邃。少年感的脸,但有种少年老成的气质。

她见男子主动搭话却又不抬眼正视她,不客气地问了句:“你何人?”

“小姐,不得无礼!”替小姐拿方子取药的老仆人仁叔提着几袋细绳扎好的药包,小跑进茶馆,想要阻止她的冲动鲁莽。

宋有礼连忙扶过仁叔,接下中药包放在茶桌上,叮嘱道:“仁叔,我都和你说了多少次了。你年纪不小了,别整天着急地跑来跑去,不要把自己摔着。”

仁叔顾不上小姐的关心,朝男子弯腰作揖,替小姐道起歉来:“见过副都指挥使。我家小姐自幼怪病缠身,近日刚康复。她不懂礼节,不会说话,希望大人莫要怪罪。”奶娘也立即夫唱妇随。

宋有礼见状后在奶娘耳边问道:“副都指挥使是什么东西?”

“是中央禁军。殿前司的副都指挥使是正四品官员。”奶娘轻声作答。

“我爹爹是几品官员?”

“从六品。”

宋有礼不想自己的言行影响到南宋父亲宋之才的仕途,便模仿起奶娘刚做的揖礼。从小肢体不协调的她摆弄了两次才摆弄顺畅,其笨拙感引得殿前司的两人止不住笑意。

她直立着,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她清了清嗓子,依葫芦画瓢道:“见过副都指挥使。奴家宋有才,不对不对,再来一遍。奴家宋有礼,这厢有礼了。望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

副都指挥使起身作揖后,自荐道:“在下孟去非,籍贯泉州,今年二十六。这位是赵一柯,籍贯东京,今年二十”,起身后,他的身高有近190公分,他终于开始正眼瞧宋有礼,故作有悔意之样,“那日湖里救起你时,也没想到堂堂大家闺秀竟是这脾性。”

宋有礼这才想起从水里救起她的那个高大身影确实和孟去非极为相像。出于礼节,她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