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常春路和现如今的常春路早就不是一个概念。十年间,昌合路、长青路、常乐路统统汇合到常春路这条主干道来,究其原因是s城的大学基本集中在海湖区,大学城正式划分后,将临近的主干道都合为一条大路。
张嘉云大学是在s城财经大学念的。财经大学在大学城最外围,临湖而建。原先的常春路横穿财大,直通鉴明湖,路两边种植着整整两排杉树,四季常青。财大地址就是常春路234号,据说是校园内一共有234棵杉树。
江攸宁回忆起以前的事,那时候是她送张嘉云去上的大学,听说这个传闻,真的想要从第一棵树数一数,看看到底有没有234棵。后来她转头就忘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候想起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
张嘉云带她来母校肯定不是为了怀旧,一定是有什么事情,但是张嘉云没说,她也不问,她以前就不爱问,这个习惯延承下来,张嘉云爱说,但是一开始也不爱说,只有她从始至终都不爱问。
海湖区变化很大,一路上两个人都没讲话,江攸宁百无聊赖,点开手机地图,从最新的地图上看一看十年间的飞腾变化,常春路扩大了,只有234号还未变,街号已经扩充到520号了。
张嘉云凭借校友卡进了学校,学校变化也很大,对于江攸宁来说,唯一不变的大约就是杉树。
江攸宁终于问出口:“你带我来母校,是有什么事要办吗?”
张嘉云淡淡地答:“没事,就是突然想来逛逛。陪我随便走走吧,然后去小食堂吃个饭。”
两个人并排沿着杉树走,校园里早就放假了,稀稀朗朗的学生大概也是留校不回家的外省人。昨日下了一夜的雪,今早出太阳了,雪已化了大半,万物边沿还留着轮廓清晰的冰晶雪壳,硃红墙,青瓦檐,杉树没有因为雪的影响而摧萎,挂坠着莹莹冰珠,绿便显得更绿了,有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滋味。南方就有这样一个好处,即使落雪,也只有新亮,没有颓圮之气。
张嘉云忽然开口:“财大的一年四季我都经历过,最喜欢的还是冬天。”
“为什么?”江攸宁习惯性问出口,声若蚊蝇。他也没听清,却做出了解释,“冬天的空气特别清新。”
张嘉云开始嘘寒问暖起来:“你来s城多久了?”
“不久。”江攸宁答。
“过年不回去?你父亲还在a市吧。”
“今年不回去,在这边有点事。我父亲在老家挺好的。”
江攸宁了解张嘉云从前的家事,想必早已沧海桑田,便没有交换问题,寻求答案,如此便做不到互相寒暄。她还是想了想话题,临近开口时却欲言又止。
张嘉云微微一侧头,熟悉的视角,让他从昨日的恍惚中慢慢找回一些真实感。
江攸宁重整思绪,临开口却想不到措辞,只干瘪地挤出三个字:“天真冷。”
揣在兜里的手攥紧了,她实在没话找话。
“是挺冷的。”张嘉云回应道。随后从兜里摸出一个暖手宝,递到她面前,江攸宁接了,只听张嘉云又补一句:“有家母婴公司破产后以物抵债,送来一大堆生活用品,助理给我搬了一箱,做得灵巧精细,现在派上用场了。”
江攸宁还没接话,只听对方喃喃道:“等下回公司再给你拿点别的东西,母婴用品,你应该比我用得上。”
沉默良久,两人只是走路,穿过建筑风格截然不同的商科楼,小食堂赫然出现在眼前。
新修建的小食堂江攸宁没来过,想必是之后才建的。张嘉云说起,有种在上历史课的感觉。这个小食堂都是清真菜,是原来的一食堂和二食堂的清真馆搬出来的,后来又加入很多西北特色的面食、炒菜。江攸宁适才想起来,他以前最爱吃一食堂的兰州拉面,那老板娘是青海的回民,孩子在s城念小学。
张嘉云熟门熟路,引着江攸宁来到最东面的兰州拉面馆,老板娘热情招待。二人站在收银前,江攸宁仰着头看菜单,一个个菜名看过去,再看回来,旁边的人早就点好了,她没了主意,便跟了一句:“那我跟他要一样的吧。”
“诶,好嘞。”老板娘包着头巾,往后厨喊了几句听不懂的话,然后又招呼二人随便坐。
江攸宁细碎的记忆拼凑起来,张嘉云就坐在她的对面,靠着座椅单手刷着手机。以前,他也带着她吃过几次兰州拉面,每次点两份一样的拉面,张嘉云负责自己的一份和她的半份,拉面量很足,她永远吃不完。以前,两个人坐在同一侧,她永远忘记带头绳,披肩的长发每次晃晃荡荡,她总是霸道地让他先抓着她的头发,非要等着她吃完了才叫张嘉云动筷子。
老板娘在取餐口喊,张嘉云放下手机就朝窗口走去。他其实很怕冷场,刚刚一遍又一遍刷着朋友圈,实在是无事可做,又要假装自己很忙。
跟老板娘礼貌地笑了笑,端着托盘转身的一瞬间,张嘉云看到江攸宁面朝着自己的方向,双手自然下垂交叉在身前,目光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