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想她炸鱼前给鱼裹了面糊,手上一层粉,全抹在了脑袋上。
桓揽月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取了绢帕替她擦了干净。
吃罢了鱼,两个人在榻上对坐着,在窗下串珠花。
桓揽月手笨,半天串不上一颗,郭俊娘却很快便串出了个面具的骨架来。仿着兰陵王的面具,她准备串个鬼脸出来。
看着她手底下的面具渐渐成型,在看自己手里的那根光秃秃的铜丝,桓揽月气得咬牙切齿。她放下铜丝长叹一口气,去拿了那本《兰陵记》来,唉声道:“想必兰陵王这个大将军也是会折在串珠子上的。所以明明有轻便好看的珠罩面具不用,非得用个青铜的!”
郭俊娘不识字,瞧见那本书却也觉得欢喜,犹豫了一下,央求道:“桓姐姐能不能念给我听听?”
桓揽月自然捧着书一个字一个字念给她听。
郭俊娘去了富春馆,章华台上的伙食水平立刻跌落了下来。
华阳食不知味,桓浩和王微之又因在建邺逗留太久,向她请辞,送别二人,华阳一脸的晦气。
秋风起,万物萧瑟,让人不得不感伤别离。华阳望着天空中那些南归的雁,心想,王珩怎么还没回来。
廊下摆着一只细口大肚的瓷瓶,已经插了几支剑进去。华阳手执一支,瞄准那瓶口,眼前恍然又是王珩蒙着双眼细细听羽箭破空之声的身影。
许娴儿在廊下扫弦,她那首《逸岚》谱得差不多了,呜呜咽咽,很是催人心折。华阳手中的羽箭脱手,落入瓶中发出清脆声响,许娴儿的曲子也正好落在了最后一个音上。
王郡之送了奏报前来,瞧见两人皆是蹙眉愁容,有些诧异:“今日怎的?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
华阳瞪了他一眼,许娴儿也收了琵琶立起。
王郡之知道许娴儿并非一个单纯的宫女,也是参知政事的。因此并不避讳她,将最近所查到的晋王门下准备参加春闱的人报了报。
江南不少人已经取得了举人的功名,春闱皆可下场一试。只是有些豪族乡绅之子,尚无功名,却也想要参加春闱。
毕竟,在华阳的强势下,基本已经断了豪绅们靠荫庇选拔进入朝堂的可能,就连目前还在朝中的九卿,到了明年春闱之时也必须下场,看名次来决定去留。
王郡之自己又要忙着朝政又要备考,已经是分身乏术。他不由问道:“大长主,咱们靠着春闱来防着叔王在朝中塞人,可也没必要把我们几个也拖下水吧?”
华阳扬着手里奏折上的人名,斜睇着他:“你难道怕自己被这帮人考下去?”
他好歹也是王氏嫡子,富春馆门生,哪里会怕了他们?但就怕届时晋王存心舞弊,压着他们的名次。他若是因为落榜而丢了御史大夫一职,只怕没脸回家了。
华阳安慰他:“放心,到时候都是糊名。卷子会让人统一再誊抄一遍,以免被认出字迹。明年春闱,各凭本事吧。你要是交上来个差劲的卷子,也别怪我不留情面把你赶回莫干山去!”
王郡之缩了缩头。
比较清闲的鸿胪寺、宗正寺卿们已经请假回家备考了,他忙成这狗样,来年春闱的名次还真不好说。
从前华阳见王珩和王渐之都是一下场便中前三甲,尚觉得科举容易。自己开始筹办起来,才发现举步维艰,自然也对正准备要下场的王郡之和九卿们多了一丝同情。
她想想:“最近晋王也没作什么幺蛾子,御史台的活不多,你得空也去温书吧。”
王郡之如蒙大赦,告辞离去。
许娴儿望着他清瘦的背影,不由感慨:“举子不易。”
华阳赞同点头:“寒门学子更是。”
世家大族之间盘根错节,结党营私,她如今仰赖南地世家和晋王的势力夺回长安,却也清楚,纵容他们坐大,只会成为帝国光鲜皮囊下虬结的血痂。
她深恨仁宗朝颁布禁令,后妃不得出自世家,却未曾考虑到皇子结党,亦是会动摇国本。尾大不掉的世家挟持那些平民出身的后妃所生皇子,谁都想挣得一个从龙之功,再现南朝时期门阀与皇权并立的盛况。
华阳不是圣母,她的确受了世家恩惠,但她还是想给刘定留下一个清明的政局,不再被世家裹挟。那些为了和晋王打擂台而刻意拔擢的九卿,最后还是得好好清洗。
说她过河拆桥也罢,卸磨杀驴也罢,她不在乎这些骂名。
许娴儿看穿了她的想法,上前来,轻声说道:“凡是有志气的郎君,自然都是想下场好好考校一下自己的本事的。”
当年王渐之三代为相,师从东宫三师,不照样入弘文馆求学,之后金榜题名?何曾见他用太原王氏嫡子的身份混饭吃?
华阳笑了,说道:“是啊,仁宗朝王太后乱政,订下了一连串的规矩,伤了世家的元气。王太后还政之后,也不见仁宗有改回去的。可见仁宗本就属意于新政,王氏不过是替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