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嘉打了一大桶热水,将脚放在里面,就这么让自己放空大脑。
忽然,一段带着午间阳光的记忆片段闯入她的脑海,她蓦然想起了以前读高三时,那位班主任老师曾经和她谈话时说过的话。
当时似乎是刚进入高三的时候,班上正根据一次大型月考重新安排换座位,杨嘉也是那个时候被叫去的办公室。
“杨嘉,我看到了你的努力,这点蛮不错的。”
老师平和的眼睛注视着她,话语一字一句说得很是恳切:“可学习到底不只是单纯的完成任务,如果真的想获得更多实质上的进步,你需要的是从内而外地将心态化为主动,知道主动去要,主动去争取,主动去制定完成自己的一个个小目标。”
“得真正行动起来啊,只停留在表面是不行的。”
时隔今日,那位班主任谆谆教诲的话杨嘉都还记得大概,但说真的,那个时候包括后边读大学那几年,她都并没有真正理解这段话。
当时,她更多是在为老师对她有所期许而感到高兴,因为只有得班主任看重的学生才会被他叫来谈话,她年少时期真的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老师的认可。
而高兴之后,她再就是理解成了要主动向老师提问,主动解决几道不会的题。
现在看来当时的她理解得真的很表面,就从真实的情况来说,目前杨嘉的状态才称得上是主动。
那是一种整个人从心态,到脑子,再到行动全都在朝同一个方向使劲的感觉。
和那种被绑在椅子上等人喂饭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哪怕到后来临近高考,她有紧迫感了,知道该努力了,也只是从被绑着换成了甘心的坐在那里被人喂。
可那本质上不都还是要人喂么?她的状态始终是静态的、被动的啊。
现在就不太一样了,她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只是在座位上坐着的,而是会主动起身活动,主动找书、主动练习,主动获得掌握自己想要的知识,她对题目也不只是去解决订正几道不会的题,而是根本性地将能掌握的题型都掌握透。
这种一说破就非常简单的东西,她以前愣是好久好久都没开窍。
就好像一个人如若真想去一个地方,他应该会马上开始找地图,查看路线,然后迈出行动脚步。
可她以前的表现就好像是自己想去一个地方,却在原地等着那个地方自动到她眼前,又或者她在隐隐期待着一个开着顺风车的人主动停在她面前,对她说要送她去那个地方。
主动争取这个词似乎只是停留在她口头上的一个东西。
当年高考结束后,她因为自己还有个口碑不错的二本大学可以读,也就没有复盘自己那时的成绩,好似下意识在回避一般,时至今日,她早已记不清自己到底是怎么考得那个分数了。
说来还有点神奇,那个时候她对于分数竟然抱着一种异常慷慨的态度,具体表现在知道自己哪题扣分了,但她却并没有真的很肉痛的感觉,而是想着比我低的还有好多呢。
一味的无限竞争当然不对,但她好像每次都会本能地找更差的来安慰自己,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比烂。
现在想想,她拥有这个脑回路的最主要原因,有一多半是因为在她潜意识里,这个书其实不是为自己读的,而是为家长为老师读的。
所以考得好她会高兴,但内心深处却又不是那么高兴,因为她觉得自己考得好不好更多是影响爸妈的面子和心情。
她在学习上更多居然只是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状态。
明明是自己的学习自己的成绩,她却并没有真正把它和自己深度绑定起来,而是下意识将它转嫁到了别人身上。
如果她能想通得快一点,如果她能开窍得早一些……
没事,没事,杨嘉闭上眼睛,轻轻揉按自己眼眶周围的穴位,现在明白也不算晚,好歹现在她有机会了。
9月份的湖城,晚上十点多已入深夜,周围的环境也安静了下来。
杨嘉洗完脚,半躺在床上继续死磕英语单词,事实上,从她八月份到现在她已经过完了3500个单词,但有些词她还是记得不算太熟练,所以现在她正在默写打乱了的单词表。
所谓中等生拼英语,优等生拼数学,尖子生拼语文。
杨嘉对自己的定位始终很清楚,她需要跳出学校年级里的成绩排位,达到整体高中生里的中上水平,所以英语就必须得多拿分,除了中学生必背的3500个单词,她还要在此基础上扩充1000到2000的词汇量。
“accommodation住宿,和解,办公处……accord符合,一致,协议,给予……”
山高路远,还须一步步慢慢攀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