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巴鲁布和辛大郎正在大战。 巴鲁布手持弯刀,辛大郎手握倭刀,两人同时施展各自的绝技。 巴鲁布的弯刀犹如疾风暴雨般连绵不绝,刀光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辛大郎的倭刀又叫邪刀,以快速奇邪着称,每一刀都能盯住敌人的要害,让人防不胜防。 接下来,辛大郎展现了他的真正实力。他挥动着邪刀,刀光如鬼魅般闪烁不定,每一次挥动都能让人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压迫力。 巴鲁布不得不全力应对,他的弯刀刀锋锋利,一刀刀劈砍下去,仿佛一股推山倒海气势。 辛大郎的倭刀则诡异莫测,刀光忽东忽西让人防不胜防。 他们的对决异常激烈,弯刀和倭刀不断交错在一起,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他们的身影时而交错时而分离,让人目不暇接。 比武进行了很长时间,两人都全力以赴,没有给对方任何机会。 终于,在决斗到四十招时,巴鲁布和辛大郎同时使出了各自的绝招。 巴鲁布的弯刀发出了一道耀眼的刀光,划破了天空,而辛大郎的倭刀则散发出一股强大的魅影,让人感受到了一股无与伦比的威压。 两人的绝招在空中碰撞,发出了一声巨响。整个上峰岭都被震荡了起来,仿佛要崩塌一般。 然后两人都安静了下来,刀对刀比耗功力。巴鲁布的功力更深厚一点,把辛大郎使劲往后推。 四十招后辛大郎落入下风,落入下风也就算了,这个时候戚英赶过来杀辛大郎。 戚英杀死辛五郎后本想去帮助唐萱,看到恒智在帮助唐萱后,改变目标去杀辛大郎。 辛大郎在两人的夹攻下很快陷入被动,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击之力。 辛五郎去了哪里?怎么还不过来帮助?辛大郎好奇不已。 辛大郎望向辛五郎,看到辛五郎躺死在地上,胸口有一个很大的血窟窿,知道辛五郎战死了,无比难过悲痛不已。 辛大郎大声问道:“白象在吗?”白象没有回应他。 辛大郎又大声问道:“冈本北介在吗?”冈本北介没有回应他。 辛大郎暗叫不好,难不成这两人也战死了? 正在这时,唐尧臣和胡宗宪带领大批明军赶来支援了。 唐尧臣一开始没有参加战斗,倭军包围戚军的时候,唐尧臣呆在宁海县不敢出兵救援戚军。 他没有得到赵文华的军令,赵文华没有命令他去支援戚军,他正好也不敢去。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戚军在包围倭军,戚英胜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个时候参与支援戚军属于百利而无一害,不仅能打倭寇获得好名声,还能趁机捞军功。 这种好事唐尧臣当然不会错过,有没有赵文华的军令已经不重要了,抢军功这种事哪能等命令呀。于是唐尧臣带兵前去支援戚军。 此时胡宗宪也率领两千名戚军赶来了,同时带了一名戚军将领陈大成。胡宗宪是从海上坐船赶来的,从海门卫登陆进来。 胡宗宪一直在留意上峰岭战事,听到戚军被倭军包围在上峰岭后,就率领两千名戚军从福建省赶来支援。 胡宗宪先去台州城见了赵文华。赵文华看到胡宗宪带兵赶来支援戚英,不高兴道:“你带兵支援戚军,这么做不是和严大人对着干吗?” 胡宗宪解释道:“我这么做是为了帮你,你可不要把我的好心当成驴肝肺。” 赵文华不以为然道:“何以见得?” 胡宗宪反问道:“你想想呀,上峰岭战役从戚军被包围打到现在,你可曾派一兵一卒支援戚军?” 赵文华冷笑道:“我为什么要支援戚英?我被降职,严世番大人被削官为民,这笔账还没有找他算呢,怎么可能派兵支援他。” 胡宗宪提醒道:“你这是站在个人情绪角度没有看清楚危险呀! 戚英现在是皇帝眼里的红人,他立了那么多军功皇帝一定信任他。 他只需要上一道奏折,说你按兵不动不派一兵一卒支援上峰岭战役,你让皇帝如何解释? 戚英毕竟是在为国为民打倭寇,而且兵力不足,不管你和戚英有没有过节,你坐拥重兵不派一兵一卒支援,这是国法和人心不允许的事,是百口莫辩的事。 要知道台州城有六千明兵,戚英不到一千兵和倭军在上峰岭激战,你不派一兵一卒支援,这事说得通吗,皇帝会置之不理吗? 即使戚英不上奏折举报你,难道你能保证清流派官员不写奏折举报你?即使清流派官员不写奏折举报你,难道你能保证言官不写奏折举报你? 只要这事被举报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