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奉天殿。 文武两班朝臣向朱元璋行一拜三叩的大礼之后,分列两班。 而大朝会也是正式开始。 按照流程,先是鸿胪寺官员出班,对皇帝奏报入京谢恩以及离京请辞的官员人数。 如果皇帝要召见,那么便会宣入殿觐见。 若是不见,则会在午门之外,行五拜三叩之礼,便算是完事了。 老朱对于这些人多数都是不待见的,一般直接就免了。 今日倒是有兴致宣了两人,还勉励了几句。 接下来便是来自边关的奏报,必须先呈报上来,这是重中之重。 北疆的鞑靼经过几次北征,也是安分了不少,少有动静。 兵部尚书沈溍出列奏报了西南的战事情况,蓝玉已经平定思州的骚乱,目前派出部队往铜仁。 铜仁的土司很识相,直接放弃了土司之权,愿意调往山东。 早朝进行到这里还十分平静。 等沈溍回到队列,礼部官员的队列之中出来一人,乃是礼部员外郎戴霄。 戴霄躬身道:“启禀陛下,监察官员、肃正纲纪,乃是都察院之职责。” “如今报纸四处弹劾乡贤,攻讦官员,长此以往,那些百姓又有谁会将衙门放在眼中,这将导致朝廷威严受损啊!” 礼部掌礼乐、学校、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 虽为六部之一,但实际上权利却是最小的,平常在朝廷之上就是个小透明。 就连礼部尚书在其他几位尚书面前都要低半个头。 朱标没想到,今日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礼部的官员。 看来他们是想要找点存在感了。 朱标站在丹陛之下,淡淡地看了还在长篇大论的戴霄一眼。 戴霄只感觉脖子一缩,直接打断了他的长篇大论。 戴霄也是怕啊! 谁人不知道报社乃是太子一力办起来的。 而当今太子乃是大明朝最正统的继承人。 便是古往今来,也没有哪个太子的地位有朱标这般稳固的。 看这样子,自己好像是被太子记挂上了。 当今皇帝年纪已经大了,谁知道什么时候太子便会登基。 被未来的皇帝记上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戴霄不想把太子得罪得太过,只好草草结尾,退了回去。 戴霄之后,吏部的侍郎又是站了出来。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可以说是六部之中权利最大的部门。 吏部侍郎明显更加老道一些,先是赞扬了太子创立报社于民有益,而后才开始指责报纸的逾越之举。 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必须废除报纸,解散报社。 接着又有三四个大臣站了出来,攻讦报纸,大有继续创办报纸,便是大逆不道,颠覆国本。 报纸就是一个毒瘤!不除不足以平民愤。 朱标一直淡淡地看着那些官员上蹿下跳,一直等他们说完,朱标这才好整以暇地站了出去。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众位臣工之言有失偏颇。” “从报纸创办至今,一共发现了大小案件三十二起。” “其中有三十起案件,经过锦衣卫调查确有其事,已经交由府衙按大明律法处理。” “那看来其中还是有虚假的案件了,如果这样的案件报出,那大明朝廷的威压何在?”吏部侍郎道。 朱标看了他一眼,“我想李侍郎是误会了,剩下的两起,还在由锦衣卫调查之中,并没有报道出来。” “本宫敢保证报纸所报道之事,必然经过严密的调查取证,绝对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朱标说道这里,目光扫过刚才攻讦报纸的几人。 这些人皆是脖子一缩,朱标并非只知道仁慈,他能坐稳太子之位,能力手腕皆是出众! 朱元璋此时轻咳一声,整个大殿顿时一片寂静。 老朱这才缓缓开口:“太子盛德仁义,朕心甚慰,创办报纸也是为了天下黎民。” “朕以为办得好,不但不能取消,还要大办!不只是拘泥于应天府一地,要让天下百姓都能听到朕的声音,而报童传遍大明各地,更是能让朕听到百姓的声音!” “至于某些人弹劾报纸逾越职权,朕以为如果是行的端,坐的正的君子,又何必怕人监察。” “只有那些阴沟里的老鼠,才会害怕别人的目光!想要一直躲在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