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半只咸水鸭已经上桌,成了主菜。
桌上坐着张耀祖、小弟阿满,以及张母,献上咸水鸭的张旺儿则被叫来汇报赵寒枝的话。
“原来是有求于我们。”张耀祖笑着夹起一块鸭肉,前两天看赵家发财的憋闷全然消失,取而代之是一股高傲。
张旺儿攥着手指头站在他面前,“大哥……行吗?”
张耀祖悠然将骨头吐到桌上,并不说话,又将一截鸭腿夹到自己碗里,这才不急不缓道:“倒不是不行,只能举荐一个,三个都带去,姨夫怎么看我?”
张旺儿欢欣鼓舞,“那、那我明天就告诉寒枝!”
她和赵寒枝相处不长,可张旺儿觉得赵寒枝对自己好,她心里单纯,在村里只有一两位说话的朋友,拿了赵寒枝的东西早就忐忑,现在就也十分期盼办成赵寒枝的事。
“不不不。”张耀祖好笑的摇头,“那丫头念书就是小打小闹,举荐她不合适,赵家大兄不错,你让他来。”
张旺儿愣住了,悄悄看了眼一旁已经不耐的张母一眼,还是没敢再说,愧疚的离开。
张耀祖有他自己的考量,首先他是个小肚鸡肠的人,其次他无利不起早。把别人都举荐去念书,他还算个啥?就得要身边都是乡巴佬,他的身份才显得格外不同。
可他也有他的愁,在乡下身份是不同,一去镇上不免成了穷酸人,现在把赵家人弄去念书,赵家人在镇上什么关系也没有,去了还不得依靠他?他也就能长久的受到赵家的巴结,手头也能宽裕点。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张耀祖绝对不会举荐聪明人去姨夫那念书!他宁可不要这点便宜,也不会给人搭梯子超过自己。
张耀祖不允许太多人比自己优秀。所以选人就十分重要了,既要让赵家感激继续巴结他,又要让自己在学业上也遥遥领先……首先排除赵寒枝那丫头,虽然不知道那丫头学问怎么样,但举荐小丫头去念书实在不像话。
再叉掉赵家老二,上次赵家兄弟来拜访时,张耀祖就发现赵文庸这家伙是有几分小聪明在的,要是姨夫亲自教授,难保不会追上自己。
赵家老大赵文长就完全不同,以张耀祖看人的经验,他是属于没天资的那类,性格更是想东想西,优柔寡断,那就他了!
消息传到赵家,赵文长赵文庸兄弟俩再度膨胀起来。
赵文长激动的收拾包袱,一边对众人道:“没想到仅仅是那天和张兄聊了一上午,张兄居然就那么看重我。”
赵文庸由衷为哥哥高兴,“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大哥品德好,被他看出来了,才想结交哥哥。”
赵文长:“周先生是有名望的先生,机不可失,我要快快准备好。”说完蹲在房间里忙的团团转,打包出一个小包袱。
发现赵文庸高兴中又参杂一股落寞,赵文长后知后觉一拍脑门,赶紧上去安慰,保证道:“咱们兄弟俩一向同进同出,这次机会太宝贵,我先去一步,到时候和周先生说说把你也接过来。”
赵文庸振作起来,“好!我等着大哥。”
两人这幅蠢态让门前绣活的赵三姐频繁抬头,她毫无兴奋,反而满心警惕。赵三姐甚至有点无语,大哥二哥怎么连这点都看不明白,固执的让她连连摇头。
她冷不丁出声:“张耀祖在村里是极其小气的,偏偏这个时候结交大哥,难道不是因为看枝娘手里有了点钱,才愿意和大哥示好的?可见他往日瞧不起咱们家贫。”
赵文长和赵文庸闻言,都愤怒地瞪着赵三姐,想要反驳。
赵三姐嘴快,又道:“钱都在枝娘和娘手里,大哥什么也没有,就算张耀祖好心真带大哥去镇上念书,大哥吃什么住什么?能不能念下去还是两说。大哥为什么非要去镇上……爹为了教导大哥二哥不愿意去找个生计,大哥听了什么周先生就立刻要去,难道不寒爹的心?不寒我们的心?”
赵文长满面通红地拍桌子,“你根本不懂,张兄品行高洁,不是看人穷不穷才结交的。”
赵文庸更冠冕堂皇,道:“三妹,以前爹为了带着我和大哥念书,是拖累了家里,现在我和大哥要都能去镇上念书,爹也能有空去做账房先生,再说爹不考了,家里的希望就在我和大哥身上,你别阻拦我们了。”
赵三姐眼里泛红,不再说话,这时就听温娘在外面喊她:“寒淑,出来把粥热热。”
赵三姐放下手里的活,去将留下的粥热热,端进了赵老太房间内,房间里坐着赵寒枝、温娘,床上躺着赵老太。
“三姐,给我吧。”赵寒枝接过来,不等端稳,床上的赵老太已经喊了一声:“我不喝!”
赵寒枝就把粥放在桌上,垂下眼帘,充当木头。
她心里没什么波动,非要说的话有一些厌倦,只希望今天赶紧过完,早早的上床休息,她有点乏累。
赵老太已经一天不吃不喝了……自从她无意间听赵文庸说赵寒枝要去外面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