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0 阴谋得逞(1 / 2)

60 阴谋得逞

新年初春始,

吴王地在齐国盖邑溜达了数周,发现齐军不见动静,也不着急,交代胥门巢等人,务必坚守,拖死田家军,同时还提出利用齐王正统名号,在齐国境内发展“敌后保国军”,这种游击战术,一经提出,就被老派的胥门巢质疑管不管用。“你管他管用还是不管用,总有一些不得意的人会投机钻营,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窃取情报也是好事。”

“这个事情,臣以为锦衣卫更加合适!”胥门巢认为军方还是不要过多“涉政”来得好。

吴王地摇摇头:“锦衣卫会干锦衣卫的事情,军方的敌后破袭战,要么你们派骑兵去,要么策划敌后保国军进行,没得选。”吴王地这么一说,胥门巢就能接受了。

敌军后防不稳,自然没办法集中力量对付自己。

别看自己有七八万人。

但是实际上他真正能直接指挥的还是旗下八千荆州带来的二线骑兵。以及损失惨重的南齐军五六千残兵败将。

安排好这里的事情后,吴王地就遥望巍峨的泰山,绕路去了杞县。

这里的展如将军和兵部尚书石乞,自然列阵欢迎。

吴王地检阅了这里的七八万吴军精锐后,

很满意这一支久经战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且军纪严明的军队。

该犒赏的犒赏,赏赐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女人,职位,加薪,加爵,加衔,骏马,豪宅以及很多人最热衷的“权力”。

直接导致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战争的士兵,再次嗷嗷叫。

只恨之前,齐军抵抗不够狠,他们的人头上缴的不够。

让自己赏赐比别人少,地位也导致比别人低。

这就是吴国,这就是吴军。

吴王地极力构建的最核心精神就是“公平”,越努力,越发达!

这种公平,可以上下对社会权利和财富的分配“心服口服”。那么内部爆发矛盾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到最低。

如果动不动就是空降关系户,权二代和官二代。

可能性挫伤锐气。

他是来鼓舞士气的,不是来打击士气的。

所以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

做完这些“国君”职责以后。

他就要去胶东郡看看春耕。

此时吴国已经开启了大规模的春耕。

人口众多,确实优势很大。

比如死伤惨重的齐国,十万精锐都在前线,家乡的农田肯定被荒芜,古代可不是家家户户有耕牛,甚至耕牛耕种的推广还是唐宋时期,此前,只有大富人家的地主和富农才配置的起。

这就导致更多人只能男人前面拉犁,后面女人扶着犁柄,确保方向,在曲辕犁出现以前,长期使用的都是直来直去的直犁,尤其不省力。

自然,随着吴国大规模推广曲辕犁和耕牛精耕模式。

导致紧盯吴国变化的齐国,晋国,早已经开始私下仿制曲辕犁。这种用了千年,千年以后,建国后都还在大范围使用的耕犁,可想而知,作用有多大。

但耕牛的问题,自古以来都是大问题,甚至有的国家为了防止国民杀牛吃牛,把牛神化,顶礼膜拜!

吴国虽然没有神话,但这个时候的耕牛的保护制度,可不比后来的大熊猫低配。

杀牛也是重罪。

吴王地,走山访水,基本上摸清楚胶东郡的情况,虽然由于姜子牙及其后人积极领导,教化,把当年为祸商周两代的东夷同化,并带来黄河流域先进的农耕文明。

但是在这个战国初期的情况,大多数人还处于孔子崇尚的“男耕女织”模式,生产力是极其低下。

如果一家之主的男人不去服兵役和徭役,还能多开垦,耕种点土地。

否则,指望妇女带着孤儿寡母,用锄头刨的那点地,别说交税,就是养活全家嗷嗷叫的几张嘴,都困难。

按照吴国的征兵制度,18岁到40岁,必须服兵役,每年三个月到半年之久。

一般南方荆州,扬州,现在一年 两个月也可以,毕竟没对手和敌人。

但是胶东郡,六万多人登记在册的中青年,很不幸,他们有一半人不在家,需要去服兵役。

这就是胶东郡兵三万人的由来。

自然,郡兵,按照吴国的军事制度,只需要境内作战就可以。

主要还是防守作战工作,因此半年服役,并不需,也不可能一次服役完,

一般是两三个月换一次。如果就在本县执勤的,可能一个月就可以换一次,

那还不那么影响家里农务。

但如果一连半年都不回家,那家里饿死人,估计都不知道。这种情况,还别说, 边郡居然常有。

毕竟敌人都杀过来了,你不可能当逃兵吧。轮训肯定延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