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武侠修真>非洲创业实录> 第104章 饮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章 饮食(1 / 2)

1867年10月3日。

姆贝亚,伊尼那亚村。

阿依古丽·牙合甫正在为丈夫和自己准备早餐。

阿依古丽·牙合甫是亚美尼亚人,被阿拉伯奴隶贩子从奥斯曼帝国贵族手中买过来,并被贩卖到东非殖民地。

她被作为“奖品”颁发给殖民地政府认定的模范标兵,赵一占。

赵一占是华人移民,是最早到达姆贝亚的一批人,也就是当初殖民地最早组织的那批华人移民军队。

当初赵一占一行百人,活着到达姆贝亚的,只有九十七人,有三个的战友倒在了恶劣的行军途中。

后来,姆贝亚成为上马拉维湖区的首府,东非殖民地政府在整东非殖民境内设立村庄,开发土地。

姆贝亚附近也就有了伊尼那亚村,而赵一占作为老队员被分配到伊尼那亚村并成为伊尼那亚村治安队成员。

赵一占原是山东人,个头不矮,达到了一米七八(二十世纪初,欧美许多国家的人均身高还不到一米七),在远东时因为吃不上饭,有些皮包骨头,所以显得像个大号麻秸秆

虽然,赵一占刚到东非殖民地时还是营养不良的状态,但是吃饱喝足后干起活来那是虎虎生威。

整个人精神状态极好,在

而在姆贝亚当兵的这一年,赵一占展现的服从和韧性也被上司看中,被委任为新成立的伊尼那亚村骨干(毕竟村治安队就几个人,头上只有一个德意志村长和一个带队的黑兴根学员,所以在村子里也属于位高权重。)

后来,赶上“整肃”运动,姆贝亚地处土著通往西南(津巴布韦和赞比亚方向)的交通要道上。

姆贝亚当地政府既要维护通道的畅通,保证土著部落不会停留下来,还要负责驱逐本地的土著部落任务,所以姆贝亚担负的职责和工作量比较重。

而这样,姆贝亚所能捞的业绩也比较多,在后续,申请女性配额时就占了些便宜,而赵一占也在这次整肃运动里组织民兵(临时扩充)比较有利,在众多同僚中表现出色。

成为了

东非殖民地,姆贝亚政府,亲自颁发了二人的结婚证。

作为一个亚美尼亚妇女,阿依古丽·牙合甫其实对东非的食材并不是很会处理。

亚美尼亚人居住的地方,地处西亚外高加索地区,历史上受到过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的影响,所以饮食风格属于希腊、波斯、土耳其和阿拉伯美食的混搭类型。

而亚美尼亚人生活在高山河谷,和高原之中,环境恶劣不说,交通也不是很便利。

东非和西亚相比,都显得有几分“鱼米之乡”的意味。

东非物产是相当的丰富,各种热带水果和蔬菜都适合在此地生长,肥沃平整和大面积的土地供应着充足粮食的产量,还有许多河流湖泊,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各种食材应有尽有。

许多都是阿依古丽·牙合甫没有见过的,好在,姆贝亚种植小麦为主,阿依古丽·牙合甫作为一个亚美尼亚妇女,会制作一种亚美尼亚版的烤面包作为主食。

而东非目前正在推广用鱼类替代野生动物作为肉食补充,亚美尼亚人对鱼的处理也不错。

但是面对东非的许多食材,阿依古丽·牙合甫还是没有处理的经验。

而这时就体现赵一占的优势了,作为这个远东人,赵一占当然会做饭,只不过仅仅是会做,而不能做的好吃。

即使这样,他还是教会了阿依古丽·牙合甫如何煎炒烹炸,和制作烙饼,面条等东方厨艺。

这几样虽然看起来简单,却已经可以处理大多数食物。

虽然赵一占家的食物比较俭朴,但是体现这中西结合,反正这年头能吃饱就算好的了,谁也不太在乎饭菜的味道如何。

东非作为农业种植区,粮食产能还是比较可观的,一个人一天可以分到一斤左右的口粮。

而赵一占作为模范标兵和治安队成员,一天就可以分配到一斤半的口粮,阿依古丽·牙合甫作为妇女,也能获得接近七两的粮食。两人加起来刚好二斤二两出头。

加上不定期的肉类供应,和自己种的蔬菜,还有地里的野菜,瓜果。

在这个时代,赵一占一家的生活条件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也就是衣住行方面,东非殖民地差点,不然和欧洲没有区别。

今天,赵一占家的早餐,是两块烤面包,一个鱼肉汤,加一份炒青菜。

阿依古丽·牙合甫负责处理食材,而赵一占负责烧火。

家里除了一套东方炉灶,还有一个砌的西亚样式的烤炉。

以前东非殖民地的锅碗瓢盆大多是从远东和欧洲地区批量进口的。

自从接收桑给巴尔苏丹国大陆部分后,上面的砖窑厂,手工作坊,也被东非殖民地一并接收,并扩建,为整个东非提供炉灶所需的砖石和陶罐,铁锅等工业制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