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来到对面女生宿舍207号房间的时候,姜瑶并不在里面。据她的舍友说,姜瑶一大早就被人叫走了,不知道去了哪里。冯唐只能败兴而归。到了晚上六点多,冯唐又来了一次,依然没有见到姜瑶。她的舍友说,她从出去之后,就一直没有回来。
冯唐觉得有些蹊跷。姜瑶从来不会单独行动,也很少出去一整天没有音讯。他忽然有些担心,于是试着给姜瑶打了一个电话。可是,电话没有接通。电话显示已经关机。冯唐隐隐觉得有些不安。这个时候宿管阿姨走了进来。
“冯唐,你是来找姜瑶的,对吧?”宿管阿姨说道。
冯唐点了点头。
“你回去吧。”宿管阿姨说道,“不用费心思往这里跑了。姜瑶搬走了,她不会再回来了。”
“搬走了?”冯唐一脸困惑,“搬去哪里了?”
“你不用问,我也不知道。”宿管阿姨说道,“这一切都是校长大人的安排。”
冯唐瞬间明白了。
姜元知道姜瑶执拗的性格,怕说服不了她,于是提前把她软禁了起来。他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杜绝姜瑶在出发之前和自己碰面,以免生出不必要的麻烦。姜元疼爱他的这个孙女是人所共知的事,他自然不会让她受到半点损失。在姜元看来,冯唐的这次出行必定凶多吉少,九死一生。事实也的确如此。
姜元的安排虽然有些残忍,但无疑给冯唐省去了一个天大的麻烦。姜瑶的性子太倔了,冯唐根本没有把握说服她。这下好了,有姜元在中间插上一脚,冯唐连说服的环节也省了,这到不失为一件好事。所以,冯唐也不必再想姜瑶的事,心里轻松了许多。
晚上七点多,冯唐离开学校,往山脚下的同福超市而去。他准备大喝一场。黎思从来不会拦他喝酒。这是她与姜瑶最大的不同之处。姜瑶是个‘事妈’,事无巨细,都要管。当然,她管的那些事,后来证明都对冯唐有莫大的好处。黎思不同,她是个随性的人,不喜欢束缚别人,也不喜欢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在她的意识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隐私和癖好,喜欢的东西就要尽情的去喜欢,厌恶的东西就要尽情去厌恶。这是个人的事,与人类集体的价值观毫无关系。就比如说,你喜欢喝酒,那么你就可以无所顾忌的去喝,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只要自己喝痛快了就行,哪怕喝死,也是痛快的死,也不枉此生。所以,和黎思在一起,你会觉得特别舒服,也特别自在,有一种无拘无束,超脱物外的感觉。但是,凡事有利则必有弊。和黎思在一起容易放纵,也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姜瑶和黎思就像硬币的两个面一样,缺一不可。对于冯唐来说,她们都是知己,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冯唐离开京都大学堂后,总觉得身后有人跟着他。他虽然没有看到那个具体的人形,甚至连影子也没见着,但是,他就是觉得身后有人。那个人藏在暗处,密切的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走过夜路的朋友或许都有过这种感触。当你一个人走在街头巷尾或是荒郊野岭时,你总觉得身后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你。有人说这是一种恐惧心理作祟,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并不是全部真相,事实上,它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比例。人类的这种反应其实是一种本能,一种对群居的迫切需求。人类从古猿开始就一直是群居的生活模式,一直到今天都是如此。虽然现在人类的群落被划分的越来越小,人员也越来越少,但是这种群居的本质并没有任何的改变。
以前的群居是以宗族为单位,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或上百人,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大的家族为单位,从祖父、祖母开始,少则三世,多则四世同堂,也有十几个人的规模。现在,人类群居的单元被分割的越来越小,越来越精细,开始以家庭为单位。有的是四口之家,有的是三口之家,有的甚至连孩子也可以不要,就两个人搭伙过日子。可是,即便群居被分割的再小,也不会小于一个家庭。也就是说,家庭是最小的生存单元,单个的一个人是无法独立生存下去的。
有人会提出质疑,明明有些人一辈子打光棍,不也活的挺好吗?你为什么说人类的最小单元是家庭呢?为什么单个的人不能独立存在呢?那些光棍不是活的挺好吗?
其实,我这里说的‘存在’有两方面含义,一个是肉体的存在,一个是灵魂的存在。如果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些一直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人,他们在性格和心理上都有很多致命的缺陷。那些缺陷大多是畸形且不可调和的。如果你仔细分辨,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个正常的人,而更接近动物或是野兽。所以,以个体为单位单独存在的人或许肉体上会活的很长久,但是心理上却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病变。或者,更加直白的说法是,那些以个体为单位存在的人已经根本不能算作是人的范畴了。
所以,你现在就应该明白了,当一个人走夜路,你总是不由自主的觉得身后有人尾随,其实并非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对于同伴的迫切需求,一种对于群居的本能反应。人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