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7章 除草(1 / 2)

眼看袁先生离开,二师兄也火急火燎跟唐昊开始各种交代,因为之前水稻就是规划好,也有人专门看护,这是一组对照试验,因此地里不用动,只需要采完样收割测定产量即可,未来一段时间做好晾晒工作即可!

二师兄教会唐昊使用收割机,很简单的一台单人作业收割机,唐昊只是看了一遍就会操作了!

早稻终于在一个星期之后结束了。现在开始双抢的第二步,插晚稻秧。

之前爸爸讲放牛故事时讲到,插秧之前要先耕地。这时,牛就要执行它神圣的任务了。

开始干活咯。犁田、耙田,整个工作完成后开始正式插秧。

孩子,插秧也是个极其累人的活。和割禾一样,需要一直弯着腰。

不同的是,割禾是一直往前走,插秧呢,是从前面插,一直后退,等到没有退路时,这一排就插完了。

而且,插秧的技术难度比割禾也要大,左手拿把秧苗,右手要凭经验选出几根秧苗插进田里。

爸爸现在还记得,是用中指和无名指带着秧苗带入泥巴里,将根部插进去,留出嫩绿的秧苗在外面。

哦,对了,插秧还可以搬根矮凳子去,累的时候坐着插一会。

又努力奋斗了几天,终于,插秧全部结束了。这个夏天的双抢也总算告一段落。

双抢之后就是要施肥,除草等等,总之非常辛苦。

好了,我们从割禾、递禾、打禾、扎草、挑稻谷、晒稻谷讲到犁田,插秧,整个“双抢”就讲完啦。

你能感觉到农民种稻谷的辛苦吗?我们吃的每一粒米饭都是这么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哦。

好吧,最后我们来读你很熟悉的《悯农》吧。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

盘锦处于辽河、大辽河入海口,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盘锦有五种颜色,黑色:石油,我国重要的石化基地——辽河油田;红色:红海滩,是由大片大片唯一可以在盐碱地生存的草——碱蓬草组成;绿色:苇海,世界上最大的芦苇荡一望无际,在风中翩翩起舞。

黄色:稻田,盘锦大米美名天下扬,顺带说一句,盘锦的特产有二——蟹田大米与中华绒螯蟹,味道很不错哦;蓝色:一望无际的海洋。

作为退海平原,它是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上游即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四省区的黑土、沙土、黄土冲积而成的。

其海拔平均5.3米,最低处仅海拔0.3米。这就形成了盘锦独特的水盐运动规律,土壤返碱严重是盘锦水盐运动的主要特征。

由此,形成了盘锦土质独特的耕层土壤PH值为8.0-8.9的盐渍型偏碱性和土壤表层盐碱,下层粘度大,地表水层不易渗透的土壤特征。而这种土壤特征,有利用水稻生长中以苷键相联而聚合成的淀粉形态分子结构的形成。

盘锦大米,辽宁省盘锦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地环境优越,栽培历史悠久,所产大米以外观品质好、加工品质好、理化性质好、食味品质好、卫生品质好五大特点而成为响誉全国的优质产品。2003年,盘锦大米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4年,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盘锦大米注册证明商标”。

2007年,盘锦大米同时获得“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殊荣;2008年,盘锦大米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专用米”。2019年11月,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经评估该品牌价值500亿元以上。2019年12月23日,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盘锦水稻种植的历史已达百余年。据史料记载,1907年盘锦开始水稻种植,之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28年,张学良创办了“营田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先河。

1948年,盘锦解放后,政府开始了大规模垦荒造田,兴修灌溉网,改良土壤,尤其是以国营农场为单位进行农田开发建设,为盘锦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盘锦的历史上,独特的“移民文化”也促进了稻作文化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末,数以万计的“五七大军”和知识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盘锦,开发“南大荒”。

他们参与农村生产建设,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推动了盘锦水稻耕种技术的进步。在他们与当地农民的共同努力下,长满蒿草的盐碱地变成了大片的稻田。“盘锦大米好吃”,随着70年代末知识青年陆续返回家乡,这句话传遍了全国。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2020年10月5日,从岗皮岭拍日出回来,路过青莲泡,看见老李老两口在割稻子,遂停车拍摄。

上次写到水稻的故事,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