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美霞真的又来当老师!
虽然原剧中已经存在的剧情,春娇还是惊异,渔霸的女儿葛美霞怎么就做了老师呢?
一个月13元钱的“肥差”怎么会轮到她?
13元,对于这个偏安一隅的小岛,无论是哪一家都是个肥差,江德富之所以不想让春娇去做,说到底他资金太雄厚,有底气!
而这种底气很多人都是没有的。
春娇想这其中应该是有猫腻的!
……
仪式很简单,也就是放了把简易的鞭炮,齐大光他们给孩子们发了一个本子一支笔,让孩子们进教室,就算是开学了。
来看热闹的村民很多,随着孩子们进教室,大家都慢慢散去。
孙春秀去上课,春娇干脆直接就回了家。
她今天还有很多活要做,江德富先前买来了不少红薯,她准备再种些红薯,根据颂山岛的天气,五月底是种植的时间,她现在要在院子里的菜畦里育苗,到时候再移栽到小周他们开的荒地里面。
另外,院子里种的青菜快发芽了,为了避免虫害,她现在需要烧一些草木灰弄成肥料,撒到那些菜畦里面。
虽然这个季节,山坡上已经有野菜,但数量并不算很多,这里的村民很多并没有意识种植菜,这个季节吃菜也是靠野生。
并不是他们太懒,只是在穷困的环境中,人的饮食会发生变化。
对于如今的人来说,他们缺主食吃,并没有养成吃青菜的习惯,对于他们来说,普通小菜,多放些盐,腌制一下,配主食吃才是一顿饭。
特别是颂山岛算是北方地区,以碳水为主,人们更多的喜欢吃碳水。
……
中午,江德富破天荒地回来吃饭。
春娇忙着整理菜和育苗,饭都是刘氏做的。
刘氏昨日跟着渔民赶海,弄了不少蛤蜊,村长媳妇还送了不少八蛸和几条鱼。
她不舍得吃太多细粮,蒸了饽饽(颂山岛方言,也就是玉米馍馍),本来母女俩小炒些蔬菜就是一顿饭,看女婿回来,直接又炒了蛤蜊,酱焖八蛸,又炖鱼汤。
“怎么中午让回来了?”
春娇洗手后要拿饼子,江德富直接帮忙将饼子放到盘子里端到桌上。
“我这不是新婚吗?昨天也没过成婚假,出了那事情,下午不忙,刚好休息一下,还有明天一天!”
他笑道,还故意抓了下她的手。
春娇急忙甩开,刘氏还在屋里,不过正收拾东西准备出去。
江德富没回来的时候,刘氏就吃了些东西,不怎么饿,她这会儿忙着拿小网子,要跟岛上的几个渔妇准备去打捞虾米。
她现在认识了几个岛上的渔民妇女,跟着人学晒虾米小鱼,学做鱼酱,忙得不亦乐乎。
在青城,她们母女两人,春娇不让刘氏跟人太多人交际,说到底,当人能量比较低的时候,与太多人交际,很容易被人欺负跟人发生矛盾,那种情况不如减少交际。
如今在岛上,有江德富的身份,渔村的那些人自然敬着捧着刘氏,周围都变成了好人,春娇倒觉得刘氏多出去交际并没有坏处。
只是叮嘱刘氏队伍上有纪律,无论队伍上的事情还是家里的事情都是部队的机密,不能跟外人说,刘氏胆小,自然是连连点头。
春娇早饭吃得晚,也没多大的胃口,陪着江德富吃了些,就漱了口,在一旁边打毛衣边跟他聊天。
“我看你在烧那些草木灰,那么脏累,肥料的事情,你不用管,我让人弄,明天我找几个人干活,你跟娘做些吃的就行。”
江德富夹了口菜又补充道。
“你也懂肥料?”
春娇有些惊异。
“那……原先队伍在一些地方驻扎,我们也是自给自足过一段时间,队伍上也有研究这方面的人。”
江德富没提防她会这样问,直接含糊地说道。
春娇倒是没有疑惑,她们生活的镇子,在前世是二线城市郊区,附近有农业研究所,她记得小时候听村子里的老人说过,六十年代已经有化肥,农科所的田地用化肥。
至于那个时候的化肥是否进口也不是很清楚。
国人敏感好强,喜欢沉醉于四大发明,对于引进的东西比如洋火、洋车等,羞于启齿谈那些东西的来历,担心让人觉得自己落后。关于很多东西的来源的记载一般得不到广范围细致的的传播。
比如四大发明的那些发明者是谁,如何发明发现,有很多故事和记载传播。
而外来传过来的东西,是谁引进过来的,出于什么契机……关于这些基本很少祭灶。
另外,因为地域范围广,各地贫富差异也是很显著的。
一些地方六十年代已经开始接触到化肥,还有一些地方一直到八十年代才大范围使用化肥,慢慢完全吃上细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