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的概念
体质的“体”,指具有生命活力的形体、躯体,“质”即指特质、性质。体质是指人类个体生命过程中,由先天和后天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对稳定的特性。
中医学体质概念1强调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对体质形成的影响2突出中医学“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和“天人一体”的自然观,充分体现出中医学整体观念这一基本特点。
体质的特点:1先天遗传性2差异多样性3形神一体性4群类趋同性5相对稳定性6动态可变性7连续可测性8后天可调性
病因:即致病因素。泛指能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六淫、疫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痰饮、淤血、结石、外伤、寄生虫、以及先天因素、医源因素、药源因素
内伤病因:人体的情志、饮食、劳逸等不循常度,导致气血津液失调,脏腑功能失常的致病因素
七情内伤概念形成因素
是由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引起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异常变化,使气机紊乱,脏腑损伤,阴阳失调而导致疾病 。由于七情直接影响有关脏腑而发病,病由内生,因而又称之为“内伤七情”。
七情内伤的致病因素:1.社会因素常常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2.疾病因素,急性发病或长期患病,导致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失调,精气血液津液不足,则精神情志活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情志内伤;3.体质因素,人体的心理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性,情志活动由于禀赋因素,后天修养,年龄差别及正气盛衰等而不同,因此对不同强度的情志刺激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脏腑2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过度愤怒伤肝,可使肝气上逆。
喜则气缓:喜悦是一种良性刺激,暴喜过度使心气涣散。
悲则气消:悲哀过度耗伤肺气上焦不通。
恐则气下:过度恐惧则伤肾,致使气陷于下而不生。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劳神伤脾,使脾气郁结中焦不畅。
惊则气乱:突然受惊伤及心肾,导致心神不定气机逆乱。
痰饮
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痰饮的形成:痰饮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无论是外感病因,或者内伤病因,甚至病理产物中的瘀血、结石均可导致津液停聚而成。外感六淫、疫疠之气、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瘀血、结石等致病因素是形成痰饮的初始病因,肺、脾、肾等脏腑的生理功能失常是形成痰饮的中心环节。由于外感内伤及其他病理产物性病因的作用,影响脏腑的气化功能,导致肺脾肾及三焦主司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失常,水湿停滞,从而形成痰饮。所以说水液代谢障碍是形成痰饮的病理基础。
瘀血的形成:血液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是心的行血、脾的统血、肝的藏血、肺的助心行血等脏腑功能正常;任何原因引起五脏功能失常、气血功能失调、经络涩滞不畅等,皆可导致血液运行障碍而形成瘀血。外伤、六淫之邪、疫疠之气、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痰饮、结石等致病因素是形成瘀血的初始病因。气血运行失调是形成瘀血的病理基础。1气虚之瘀2气滞致瘀3血寒致瘀4血热致瘀5津亏致瘀均可形成瘀血。
瘀血致病的症状特征:1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拒按、夜间加重2肿块,局部可见青紫肿胀、瘀积脏腑则形成癥积、按之有形、质地较硬、固定不宜3出血,血色多呈紫暗,或夹有瘀块4紫绀,面部、爪甲、肌肤、口唇青紫5舌象,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6脉象,脉细涩、沉弦、结代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异常所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热五种外邪致病特征的病理变化。
肝阳化风:多是情智所伤、操劳太过等耗伤肝肾之阴,筋脉失养,阴虚阳亢,水不涵木所形成的病理状态
热极生风:因邪热炽盛,煎灼津液,伤及营血,燔灼肝经,使筋脉失养,阳热亢盛而化风的病理状态
阴虚风动:机体阴液枯竭,无以濡养筋脉,筋脉失养而变生内风的病理状态
血虚生风:血液亏虚,筋脉失养,或血不荣络而变生内风的病理状态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患者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不同,因而治疗也有异
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表现为大致相同证,因而采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治则
扶正祛邪:是针对虚症和实证病机所定制的基本治疗原则,虚则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