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阳当空,照耀大地。
“柳叔好!”
在这烈日之下,一儒生穿着儒服,朝着面前的老汉问着好。
揖手、弯腰,儒生的每一个动作都极其讲究,神态恭敬,模样端正,完全是以下辈之礼对着面前的老汉。
“赵郎,莫要,莫要……”
被如此对待的老汉连连摆手,赶紧起身,笨拙而又迅速用手在衣衫上擦了擦,接着又快速用那一双依旧满是泥泞的手将儒生扶起。
老汉一身粗布麻衣,衣衫简陋还不说,浑身还沾染着些许泥土,一看便是田地间劳作的农人。
老汉显然是被吓得不轻,扶起儒生之后,依旧不安的用着双手磨蹭着双腿,面上挂着尴尬的笑容。
可这笑容还未完全绽放,这老汉看着儒生,面色又是一阵变幻。
“这赵郎啥都好,就是,读书把脑子给读坏了……”
旁的人见着这一幕早就不足为奇,朝着身边的人摇头说道。
这儒生名唤赵普,是前些年举家迁徙而来的。赵家是大族,前前后后将近上百人,可其中平易近人就赵普一家。
赵普为人深得四邻欢喜,可就有一点让人不甚满意,那便是为人死板,做事一板一眼,说话全是大道理。
照着坊间的话说,就是读书读傻了。
就如同打招呼来说,只要是年长的,赵普也不顾身份差别,便揖手行大礼,也不怕人家受得受不得。
读书人比天大,这是中华的上下数千年劳苦大众总结出来的,士农工商,阶级地位摆在这里,不可逾越。
可赵普不管,他秉持着讲信修睦,尊老爱幼的君子原则,老者行礼,平辈问好,不得马虎。
“读啥书?半本《论语》?”
旁人闻得此言又是一笑,半是嘲笑,半是哀叹的说道。
这赵家是大族不假,但这前提是赵普的父亲赵回还健在的前提下。
赵回一死,赵家便没了主心骨,一下子便破败了下来。即便是赵普,现在也讨不得好,一身儒服破旧不堪,补丁不少。
说是读书人,家中藏书也就一本,虽是大家之作,却只是最基础的《论语》,而且仅是半部残篇。
可偏偏的就是这半阙书,却硬生生的把一个大好少年给读傻了。
“赵郎,你面上挂着何物,甚是污秽。来,我帮你擦了!”
被赵普问候的老汉,看着赵普面上的污秽,便是慌忙的抬起自己的手,抓着衣袖,便准备给赵普擦去面上之物。
虽然赵普只读了《论语》,且仅有半部,可赵普还是一个读书人,至少人家识字儿。
世间纷乱,武人勉强能自保,农人只得听天由命,可文人依旧四处渴求,地位依旧。
所以见着赵普面上挂着秽物,老汉便主动请缨,想要帮他清除。
赵普年仅十六,相貌端正,算是一个俊美的相公,衣衫虽然破旧,但却还算干净。
虽然贫寒,可赵普的穿着还是非常考究的,毕竟读书人的风骨还是有的。
可是现在,衣冠整齐的赵普面上居然挂着秽物,面上顶着一团乳白色泛黄的液体,看似像那浓痰。
可这赵普平日素与邻里和睦,谁会这般侮辱赵郎呢?
“无妨,无妨!”
见着老汉的举动,赵普连连摆手,面上带着微笑:“方才去找家叔,不曾想为何开罪了他,他便朝我吐了一口痰。我不知为何得罪叔父,便只能告辞,可又怕抹去面上口痰违背了叔父意愿,让他人说我不守礼,便不敢抹去……”
“哎,这……”
这又不是啥好东西,你留着作甚,老汉一时语塞,这赵郎明显是被人欺负了啊!
赵普口中的叔父,名叫赵仁,是现如今赵家少有的富户,同样也是赵普父亲赵回的亲弟弟。
想到赵仁,老汉不禁想起赵普和赵仁之间的恩怨,悠悠的叹了一句,赵郎生性善良,在这世道,遭了不少欺负啊。
原本赵回去世之前,赵普一家过得还算不错,有屋有田,可是赵回重病,弥留之际为了保护赵普兄弟,便将田产交于赵仁,让他代为管理,等到赵普年长,再还回。
赵仁当时自然是拍着胸脯答应,可是赵回一走,赵仁便直接翻了脸,每月只是拿着粗粮打发赵普几兄弟……
对于赵仁的为富不仁,乡里之间自然有着看法,可是现在赵仁势大,就连赵家本族也是仰其鼻息,对此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旁人也自然说不得什么。
更何况赵普又是一个死读书的棒槌,满口仁义礼智信,却又不敢找赵回要回田产。
你看,而今又顶着口痰,还什么不敢违背叔父意愿,真是读书读傻了。
“时辰不早,我还要去找叔祖一趟,我就先告辞了……”
赵普对于面上口痰却是不甚在意,又朝着老汉揖手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