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这不用跑两趟了,外边天寒地冻的,再派人通知,再用马车接回来这些大臣也不容易,这好家伙直接御书房继续谈吧。
经过又半个多时辰的讨论,御书房第二小会又出来了结果,军事上的事情在这个地方能讨论的也不多,毕竟别人都已经打过来了,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军情,比如敌方统帅的是哪位元帅或者哪位将领,其次要知道如今江国能调用的将军或者元帅,再其次才能考虑军事方案,比如粮草调用哪里的,还有马匹武器等等,军队带哪个军部或者哪个军队,还有考虑的因素就是冬天打仗,棉衣棉被又是关键,那需要考虑的就是现在灾情严重,哪里可以拿出足够抵御敌军的大军使用的棉被棉衣就是关键了。最后要考虑的就是预估这场守卫战能打多久,后面如何考虑战场中的细节问题,还有朝堂如何远程指挥和协助将领对战场的有利影响等等。
那现在就要提到江国自建国以来的军部变化了,建国初始,江国有六十万正规军大军编制在四大军部,分别是禁军军部、报国军部、天羽军部和云瑾军部。
禁军军部最早就是由先帝执掌的,大约有二十万军队编制在内,全是由皇亲国戚带领和充斥的军队。比如现在皇宫之内守卫的两万大内禁军(五千殿前司和一万宫守,还有五千巡防),还有之前提到的金陵王爷守卫金陵城的三万军队,还有西云城的三万守军,这都是属于禁军军部。
报国军部最早是由方擎天方老太尉创立的,也是二十万军队。这也可以想象的到方老太尉当年在江国的地位还有受信任和器重的程度了。金龙司就是属于报国军部,方太尉和先帝调出来的军队最早到京城执行特殊任务和镇守的。毕竟当年建国初,京城还没有皇宫,金龙司就是最早守卫京城和建造皇宫的一万部队。
天羽军部是由天下兵马大元帅林羽创造的,只有十万军队。从成名初到现在,林羽林老爷子在名帅排行榜上都是江国排行最前面的那个。
名帅排行榜和名将排行榜不一样,名帅排行榜比的是统兵能力和征战沙场的谋略能力,而名将排行榜比的是将领的武功和战绩。江国在名帅排行榜的人也就出现过那么五位,名帅排行榜只有前五十的名帅,都是各国征战沙场和守卫城池的主帅之人。江国入围过的人有林羽林老爷子(名帅7,名将17),方擎天方老太尉(名帅11,名将6),徐云大都督(名帅17,名将15),林则武(名帅49,名将40),还有已逝的林则兴(名帅2,名将1)。
所以天羽军部在建国初主要负责的也是跟着林羽主攻伐的部队,十万大军时常肆虐在大元国的领土,当年三国分大元也是创造了传世功劳。
第四个军部是徐云大都督坐镇的云瑾军部,也是只有十万军部。江国基本上所有守军都是云瑾军部的,所以徐云大都督主要的职业也就是守御敌军,还有培养军队。
云瑾军部和禁军主守和援,报国军部和天羽军部主攻伐,而这只是建国初的情况;在林羽那次受重伤开始,江国的军中局面就不一样了。
林则兴横空出世,宣布着江国军中局面一边倒,自危难时刻挂帅出征,几乎没有过负战绩,不仅仅是军中新星,年轻的他一举拿下名帅排行榜第二,年少便成名,少年便功成。无论是江国朝堂,还是军中局面,他都游刃有余,可谓是一家独大。
军部局面发生重大变化,天羽军部改了制更名为天策军部,而他最终成就天策上将无上功名。天策军部一路发展壮大到二十万,江国也由守转攻,以前征伐的也主要是大元,后来林则兴对抗的主要是气势汹汹的铁国和胡国,尤其是胡国当时是中原一霸,林羽和方擎天都屡屡受挫,甚至受过重伤。可是林则兴出现以后,胡国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无敌,开始被不断打破金身。天策军部吸纳的主要就是天羽旧部还有报国军部。
变化第二大的军部就是报国军部了,报国军部因为方擎天方老太尉的身体原因和工作原因,由攻伐转为守御,降为十五万军队,主要守御的是北方的宁国,还有南方的大元国。直到现在,报国军部都是主要做的就是守卫边关的事情。
其次便是禁军军部了,禁军军部也降到了十五万军队,主要守护的也是江国一些重镇还有一些分封的属地。当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毕竟皇亲国戚总不能戎马一生,有一些在边关镀金的,也有统领军队享乐的。
最后是云瑾军部,没有影响,主要做的依然是守军的任务,只不过守卫的地方换了一些,不再是重镇和雄城。
这些是军部的变化,再讲到林则兴出现的另一个变化,林则兴出现以后,军部的战略计划不太一样了,以前两攻两守呈现五五开的局面。而林则兴统领的天策军部出现以后,只有天策军部行使攻伐,这也是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很多战役都是可以被记载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而先帝非常看重林则兴,还让他组建了一支由天羽军部旧部和禁军军部旧部的军队守卫新的京城,也发展成主要的支援边关的救险军—羽林军。三万羽林军,也是之前林羽调动为林夕辰出气的那支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