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历史军事>大明王朝1566> 第13章 第十三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第十三回(6 / 7)

负义,这是不愿意做小人,朕体谅你,可你不要忘了,你做的是大明的官,做的不是严嵩的官。朕再问你一句,今年5月淳安、建德两县发大水,到底怎么回事?皇上出了杀手锏,毁地烟田是大罪。无论当时如何草草结案,是否留有证据,牵不牵扯严家父子,都不过皇上一句话而已。胡宗宪受不受这份牵连,都得拿出一个对严家的态度来。这就是逼着人表态了。大殿静谧,再无半分声响,胡宗宪突然决绝般昂起了头,皇上,臣有肺腑之臣,沥血上奏。说我大明两京13省,疆域万里,子民拜诏皇上肩负祖宗社稷,致大国如烹孝县。今年正月,鞑靼从河西渡冰河,犯山西顺天府,百万军民缺粮。二月。山东济南府计划三月京师计划四月,山西有计划五月东川土司内乱,闰五月江西流民叛乱攻太和,四川苗民叛乱泛湖广界。本月宁夏、陕西、山西闹地震,四伤军民不算,更何况东南沿海战事又已到了决战时刻,国事艰难。如此,如果兴起大域千级内阁和六部九司,我大明朝历时就大乱了。皇上现在问及新安江大地决口之事,臣无言以对。也不敢言对臣,恳请在适当的时候再彻查臣的苦心,不禁念及严阁老的知遇之恩,严阁老从政20年,到底是贪了还是没贪,还是别人打着他的招牌在贪,还是他自己有贪贿行为?皇上比微臣。更了解他。嘉靖突然就没了言语,就这么盯着胡宗宪,仿若面见那些沙场淌血的将士,那些大明社稷下鞠躬尽瘁的臣下,就这么触动了皇上冷漠如冰的心肠。良久方开口,林芳奴婢三知道什么叫宫中帝国了吧?这就叫宫中帝国。胡宗宪从大局出发的一腔肺腑,嘉靖也无法在演毁避烟田的旧案,他也明白当前属实不是番旧案的时候,一来贪污金额尚在皇上接受范围之内,二则他的大局尚且还需要严嵩来稳固呢。问题是嘉靖并不能确定严嵩是否可靠,严嵩是否贪了神石银两,想不想包庇手下,最关键的是对皇上本身还够不够忠心。嘉靖看向胡宗宪,示意了旁边两项账册,你现在就带着这些账连夜去见严嵩。不要说是朕让你去的,也不要说已经见过朕了。就说是奉朕的密旨来陈奏东南抗倭的事,顺便把你在浙江查处的这些账送给他看,让学生拿着一半账册去试探老师,既挑拨了二人情感,又达到了看反应的目的。一国之君行这等计策,胡宗宪都惊着了皇上。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是神,就是把开什么玩笑写在脸上了。嘉境一事不容置慧的一派强硬,朕让你这样做,就是为了不失臣。皇上利用胡宗宪看严嵩忠心程度,所思所想分外坚定。胡宗宪上次来京被严府拒之门外,皇上也将严世蕃府内蛮腹行事慷慨以告,还体贴的知会胡宗宪,他已经做主将严世蕃赶出严府自找宅院了。当今圣上对朝臣的监控与把握,竟是超乎想象的了如指掌。胡宗宪100个不愿意,还是吕方近前,简薇插话,出得门来,还不忘悉心叮嘱,相信皇上,相信阁老,自己不要拿主意等左右四下无人,嘉靖闭目思索间,还得不住的发问,孤疑之人,连自己也不愿全信,胡宗宪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吕方抱手而立,给皇上打了个比方,他就像个媳妇儿。上面有公婆要孝顺,中间有丈夫也得顾着,底下还有那么多儿女要操劳,辛苦命两头不讨好。嘉靖听着这样的俏皮话,又缓缓露出了抹笑意,像不知怎的想到了那位80有余的阁老,东墙修好了,西桥又倒了,现在就是换了严嵩。别人也未必能当好这个家嘉靖,胡宗宪达成了共识,会不会动?严嵩端看今夜他该当如何应对胡宗宪送上门来的两项账册了。锦衣卫并高翰文的囚车,即郑必昌和墨才的奏报,尚有十几日的脚程,严嵩等于是一无所知,开始佝偻着拿放大镜细细打量本该在东南抗倭的胡宗宪,却在这样的深夜地上这样一封看起来平常却又绝不平凡的拜帖。没了严世蕃的阻拦,胡宗宪畅通无阻的进了门府大厅,没有任何的猜测预想,严嵩呈现出来的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真实的平静,来了好,来了就好啊,恩师爱徒没有比他们更纯粹亲近的关系了。这份重逢的喜悦,温和的短暂席卷了二人,严嵩几乎是马上断定了学生没有吃饭,满是慈爱的热络,现在做也来不及了。去把晚饭剩的热热端上来,快快一个天命。已知一个耄耋之年,既是为国半生操劳,华发平生,胡宗宪心里有愧,然严嵩还念着赵贞吉、计良、徐阶背后操作,然而胡宗宪却是支吾着,不敢将一句话落到实处。严嵩只打量片刻,便幽幽叹了口气,你现在真是会当媳妇,两头瞒呐。其实我也只是个媳妇,比你长一辈罢了,媳妇难当啊,可却有那么些人,他还非要争着当这个媳妇,徐杰非要争着当我这个媳妇。这个赵贞吉。非要争着当你这个衣服。让他们挣吧,到时候我会让给他们,如真平定了倭寇,你也让了吧。胡宗宪也是一番强忍的感慨在舌尖,却又是鲜血难平的沉默了。我们且看大明王朝第一次毁敌烟田,第二次奉旨赈灾,都是龙颜大怒,危及性命的大事儿。可这两回严阁老基本上都是被蒙在鼓里的,这回账册查抄也不例外。严阁老两眼一摸黑,只凭着对身边人,尤其是对皇上的了解,无诏不得进京的胡宗宪突然出现,只能是密诏,连沿途驿站都没有传来消息,说明皇上发生了大事儿,还是刻意不让他知道的大事儿?连夜递拜帖,师生难得见面,却知吾沉默,怎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