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的初中同学,好像比我大一点,今年23岁。”林霜说。
“那他应该和冬生同岁。”婆婆怔怔的样子。
林霜在一边算账。
家里150元,买家具方凳、菜,加上补墙用40元,还剩了110元,她买了缝衣锁边机,电熨斗,手里只剩5块钱了。
林霜把情况告诉了小姑子。
小姑子想了想,说:“我哥寄点钱回来就好了。”
林霜从没想过这个人,的确,这个叫王冬生的和她没有关系,她不认识他。但现实中,他是她的丈夫,还一起生养了一个孩子。
他在很远的城市打工,奇怪的是,去了有半年了,没寄过一分钱回来,也没收到过他一封信。
他一去杳无音信,像一只鸟儿飞入广袤的天空。
求人不如求己。
林霜有自己的考量,她得有进账。
她早就瞄到了婆婆房里的一个物件。
这件物品可算是劫后余生,婆婆保护得太好,用一条长长的旧被套包裹得严严实实,以至于杨娥抢东西的时候没想起它,或许是在婆婆房里,婆婆房门看得紧。
那是婆婆的宝贝缝纫机。
她告诉婆婆,想用它赚钱。
婆婆知道她做姑娘的时候,和周清一起学过半年裁缝。
婆婆二话没说,就把机子抬进了她的房间。
这个时代的衣服款式很少,往往一个人穿了好看,大家有样跟样,个个都买了来穿。买的嫌贵,就想办法做了穿。做的和买的区别大了,要不衣服布料不同,要不就是款式有些走样。人们也不计较,大模大样地穿着走在街上。
在林霜的眼里,用缝纫机赚钱,是这个家的短平快项目。
林霜看着自己房间里的这台缝纫机,像看一个古董。
林霜所处的时代,缝纫机是电动的、电子的。电动缝纫机有几十种内置针迹,快速穿线,一步锁眼。快装梭芯,还有LCD触摸显示屏。
电子缝纫机金属骨架,内置针迹更多,有LCD显示屏,内置扩展台,可以根据面料调整制作花样的线。
这台缝纫机大约生产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
蝴蝶牌,那个年代最好的牌子。是婆婆的陪嫁,它应该是有故事的。
林霜在奶奶家见过这种缝纫机,她看到过奶奶带着老花镜,用它制作林霜的衣服、袖套、修补床单、被子。奶奶用完了还要注油保养,用旧床单将它盖好,宝贝得不得了。
林霜没什么玩的了,就会忽发奇想,在奶奶的缝纫机上踩着玩,这个老古董被林霜踩得飞转,林霜干脆学做起了小东西,布艺手提袋,小布娃娃。她学服装设计还是因为小时候的爱好。
奶奶是个服装制作爱好者,她用缝纫机做一家人的衣服,也会接别人的布做衣服,家里多一份收入。后来奶奶买了一台电动缝纫机,做衣服更是省力、方便。
林霜长大一点,也坐在缝纫机前像模像样。
奶奶开心地说:“我家霜霜好聪明哦,会做衣服了。”
林霜现在还记得奶奶笑眯眯的样子。
唉,往事已成空,林霜现在回不去了。
爷爷奶奶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家里也只剩了林霜。
自己穿回九十年代,还要继续使用这种古董缝纫机。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看婆婆把它罩起来的样子,应该是它已经走过了许多艰苦的日子。
她坐在缝纫机前,给机子穿线。
准备梭芯绕好底线,底线要绕得整齐,松紧恰当。
然后将梭芯装在梭壳里,将线顺着梭壳旁边的槽卡进去。
调节底线松紧,把线拉出来甩一下,感受一下松紧度。
把底线放进去,把面线钩上来。
完成了穿线。
林霜舒了口气,这机子太老了,等有钱了买一台电动缝纫机回来。
林霜回头一看,婆婆站在门边,倚着门站了很久的样子。
她叫了声“娘,进来呀。”
她让婆婆坐在缝纫机前,看她检查机子是否正常。
看她拿起旁边的一块小布头,双脚并用,踩动脚踏板,针线在布上嗖嗖滑动,细密而平直。
林霜不禁喝彩:“娘,您是高手哦!以后,我剪裁,你缝起来。”
“好呀,你妹妹也会做,你负责剪裁,我们制作。”
林霜从没有这么高兴,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家,有婆婆和姑子这么好的家人,她感觉马上就赚钱了。
姑子兴冲冲地走进来,一把拉了林霜,要林霜去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