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玄幻魔法>心灵梦境绘师> 第十九章:学习认识人体的经络能量系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九章:学习认识人体的经络能量系统(1 / 3)

具体论述经络系统: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中,经络是一个不可见但确实存在的能量传递网络,它连接着人体内外、上下、表里。经络通过运行气血,将脏腑功能协调统一,并影响着人的健康状态。比如,通过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整经络中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和上中下丹田能量聚集系统的名称功能和作用。

经络系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网络,虽然无法通过现代解剖学直接观察到其形态结构,但根据临床实践和体感体验被证实为一种实际存在的能量传递机制。

**十二经络:**

十二经络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以及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这十二条经络与脏腑紧密关联,形成一个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的能量流动体系。各经络在特定时间段内活跃度较高,对应于一天中的十二时辰,且每一条经络都与相应的脏腑功能相关联,负责输送气血至全身各个部位,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和健康状态。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相对十二正经而言,分布更为广泛且功能独特,主要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以及阴阳跷脉、阴阳维脉。它们具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络的功能:

-督脉:主一身之阳,行于脊柱后方,有“阳脉之海”之称,对全身阳气有总督作用。

-任脉:主一身之阴,行于腹部正中线,有“阴脉之海”之称,对全身阴液及生殖机能有重要作用。

-冲脉:起于胞中,散布于胸腹腔,有调节月经、促进生长发育等功能。

-带脉:环绕腰腹部一周,约束纵行诸脉,维护脏腑位置稳定。

-阴阳跷脉:主管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与人体寤寐和肢体活动有关。

-阴阳维脉:维系全身经络之纲,起到辅助十二经络、保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作用。

**上中下丹田能量聚集系统:**

在中国传统养生与修炼理论中,“丹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通常分为上丹田(印堂或百会附近)、中丹田(膻中穴或脐上四寸处)和下丹田(关元穴或脐下三寸处)三个区域,被视为人体储存和转化能量的重要场所。

-上丹田:关联脑部,被认为是精神意识汇聚之处,对人的思维、情感等方面产生影响。

-中丹田:对应心脏与脾胃,关乎情志、血液循环及消化吸收功能。

-下丹田:位于腹部,联系肾脏与生殖系统,关系到生命原动力的生成、存储与释放,尤其在武术、气功等修炼活动中,常作为气息下沉、精气神凝聚的核心点。

通过针灸、推拿、气功、瑜伽等多种方式刺激经络上的穴位以及调养丹田能量,可以疏通经络、平衡气血、强健脏腑,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乃至实现身心灵整体和谐的目的。

当然,接下来将进一步探讨经络系统在中医诊疗和保健中的具体应用。

**临床治疗:**

在中医治疗中,经络系统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疗法的理论基础。例如:

1.**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入细针以调整经络气血运行。根据疾病状态和经络辨证,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如肺经病变引起的咳嗽、气喘等症状,可以通过针刺手太阴肺经上的相应穴位来调理。

2.**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操作作用于体表经络上的穴位或线状路径,以促进气血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与疼痛,调整脏腑功能。比如肩颈部疲劳时,可通过按摩大椎穴及膀胱经循行部位,舒缓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其他非药物疗法,如拔罐可以利用负压吸拔皮肤表面,使经络局部充血,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效果;刮痧则通过对皮肤进行反复刮拭,促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新陈代谢产物的排泄,从而起到解痉止痛、清热解毒的作用。

**养生保健:**

经络系统的概念还被广泛应用于日常养生保健中,如:

-**气功锻炼**:许多气功功法强调呼吸调控和意念集中,引导气血沿经络流动,强化脏腑功能,并通过“导引”将精气汇聚到丹田,实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自我按摩**:人们可以根据经络理论,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些重要的保健穴位进行自我按摩,如足三里(胃经)可增强脾胃功能,涌泉(肾经)有助于补肾安神。

-**经络养生操**:依据经络时辰理论,选择对应经络活跃的时间段进行适度活动,有助于该经络所联系脏腑的功能协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