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爷子在湖边建了好几个水碓,利用水流自动舂米,节省了不少人力。当然不仅仅是舂米,用来捣料也是不错的。
周老爷子家男丁把第一批半成品竹子从浸泡了几个月的水里了捞出来,清洗干净后用水碓捶打上万次成泥状,放入原先准备的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搅拌均匀,再用抄纸帘在纸浆中不断往复让纸成型,最后压实烘干,纸就出来了。
一开始掌握不了技巧,生产的纸又糙颜色也不好看,或是厚薄不均匀,一撕就破。不过夏至并不介意,发给大伙当厕纸用。消耗完一批竹子,终于出了纸质细腻,纸色微黄,柔软莹润的竹纸,还自带特殊清香。
夏至拿着第一卷成品跟师父师母炫耀。秦老爷子看着竹子做得纸不比市面上的纸张差,顿时爱不释手。竹子生长周期快,不像树木,扒了皮造纸就得等好长时间,故眼巴巴地看着夏至。
秦老爷子一生都在从事教育事业,深深明白百姓上学贵上学难,仅供一人读书就得倾尽一族之力。不等秦老爷子开口,夏至就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师父,我知读书不易,推广竹纸定能降低纸张的成本。可是,我不想这技艺被当成某人的私有物,如果能上达天听,由朝廷出面造纸,才能真正降低纸张的费用。”
“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然想得如此深远,我这就上书一封,等你回到帝都,让皇帝老儿赐你个县主当当。”
“师父说真的?那我就等着了。”
夏至开着玩笑,没当一回事。毕竟县主的头衔靠的是血缘。
高怀兰从一开始隐隐的嫌弃到现在见到夏至就笑容不断,尤其是最近,逢人就夸自己收了个宝贝徒弟,反而让夏至不适应了,这还是那个说出了门不让认师徒的老太太吗?
穿越前,夏至从来不讨人喜欢。
爷爷奶奶有太多的孙子孙女,夏至爸本来就不是最得宠的,不过也会有奶奶藏起来的好吃的招待。
反而自己一直是被无视的存在,因为婆媳不和,因为孙女嘴不甜,自然没有其他孙子孙女的待遇。
在自己家里,夏至是老二,也是一直被忽略的那个,因为这个最省心,所以也从来没被重视过,甚至长大后买了什么东西回家,在老妈嘴里就变成了最疼爱的小女儿买的,一次又一次后,夏至就跟自己和解了。之后母亲隐晦地提要这要那,夏至权当没听到。
所以来了这里,夏至除了怀念自己刚刚贷款买的房子车子,倒也没怎么伤心过。至于爱情,谈了四年校园恋爱被男方没有任何理由的分手后也就不再抱有期待。
可能是这样的成长环境,人前,夏至能够调节气氛,侃侃而谈。人后,却是连闺蜜都不怎么联系。
穿越前,夏至一直在想,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所以,看见疾驰的轿车冲向那个软软地叫自己姨姨的娃,夏至才会本能地跑了过去.......
来到这里,面对爹不疼娘不爱的情况,夏至反而是最能适应的,如果一上来就上演父慈子孝,不会演戏的夏至可能就要露馅了。
所以师母的态度,夏至没有多想。自己是获利的一方,既然得了好处孝敬老人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至于以后,师母应该也不会想在这里逗留太久吧?
秦老爷子看着夏至出了门,才抱怨老妻:“夏至是个好孩子,就不应该一见面就对人家冷脸,说什么出了门就不认徒弟的话。”
“她是那个人的孙女,总有一天会回到帝都。到时提起我来反而让夏至难做。师徒这个身份还是不要传回帝都了。”
“帝都,我们好久没回去了……”
南方多雨水,尤其是7,8月份,台风盛行。水田里稻子被吹得东倒西歪,故夏至十分想念杂交水稻,那水稻长得粗壮,抗风能力强。看来提升产量,弄个稻田养鱼远远不够。
走在田间,看着雨后彩虹,闻着清新空气,望着远处绿得鲜亮的风景,想到远处那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是自己的产业,忽然觉得这样的生活也挺好。
佃农正拿着竹篓捉黄鳝:“姑娘,听说您喜欢吃黄鳝,这些您拿去吃吧。”
夏至上前看了一眼,很肥,伸手接过:“谢谢李叔。”
李叔腼腆地摸摸后脑勺:“您客气了,农忙时我们吃了不少东家做的吃食,可有不少肉呢。”
夏至拿着竹篓回家,随手递给小满:“今天吃葱爆黄鳝,清蒸黄鳝。对啦,让你爹给李叔家送点竹纸过去,听说他家娃娃要学写字啦。”
夏小满看了一眼竹篓,满口答应,蹦跳着跑去厨房:“李婶,今天加菜啦!”
下午,夏至拉着郭家的小子去棉花地里把顶端去了。一群老农看着夏至“糟蹋”棉花,纷纷上前劝说。夏至只微微一笑,不做解释,等以后棉花产量上来了,大家都会跟着做的。
随后,夏至又在山上溪流边发现了桐子果,于是收购了一批灯心草,一批桐子果,在山上种了一片桐子树,一片灯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