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女生耽美>花市灯如昼> 第52章 一两黄金一块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章 一两黄金一块砖(1 / 2)

再次见到倪虹,宁亦心看她的眼神特别温柔。

倪虹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作为孪生同胞的姐姐,宁亦心对妹妹的离世一直心存遗憾,私心里直接把刘珖当成了儿子,把倪虹当成了未来儿媳。

邹明远殷勤地帮宁亦心放好行李,交代了几句,就出门去了。

倪虹见宁亦心有些疲累,便主动帮她收拾行李。

宁亦心坐在床头,淡声应了,只嘱咐一点,要把她的护手霜,和刺绣的一应用具,置在梳妆台上。

取出护手霜的时候,宁亦心说:“虹虹,你也可以涂一点,后面我再送你一盒。”

倪虹摸了摸自己的手,觉得并不怎么细腻,便不跟宁亦心客气。

揭开盖子,淡淡的兰花香气,煞是好闻。取少于涂抹手上,皮肤吸收也很快,不一时就细腻许多。

倪虹忍不住夸赞:“宁姨,这个真的好用。”

“这是自己做的,外面卖的没这个好,”宁亦心说,“刺绣是精细活,绣娘的手如果不光滑,不细嫩,就会弄伤绣面。”

倪虹点头表示明白:“所以,护手霜必须随身携带。”

“还有,以后用护手霜之前最好先用温水洗手。”

宁亦心出语温柔,倪虹却有些不好意思,不禁寻思,刚刚她是不是有些暴殄天物。

休整一个小时后,倪虹带着宁亦心,一起来到小院里的观澜亭吃饭。

作为“闲人”,刘珖很自觉地离开了逢春小院,回自己的住处。

观澜亭外,植着密密的绿竹,又有一处曲水,映带带左右,潺湲而流,平添了几分夏日清凉。

梁阿吉早已让厨房置办了一桌丰盛晚宴,等待参加《匠心苏韵》节目的手艺人。

开席之前,老师们鱼贯而入,各有风采,年龄层也不尽相同。

倪虹先前已经做过功课,但此时看见苏灯、昆曲、古琴、剧装行当的老师比较年轻,而苏绣、宋锦、缂丝、香山帮、御窑金砖、苏派鸟笼行业的老师年龄都在五十以上,心中也颇有些感慨。

非遗文化若想薪火相传,百代不绝,必须要后继有人。

她曾听说,御窑金砖的传承十分困难。

一则,苏州御窑金砖素有“一两黄金一块砖”的说法,造价实在高昂;二则,作为在紫禁城600年历史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每一块金砖的烧制都要需要一年时光,耗时实在太长。

其实,早在2006年,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就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理论上,过去“奉旨成造”的御窑金砖,也具备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身份和可能性。

但,这只是理论。

关于理论,倪虹知道的并不多。她只知道,金砖不是用金子做的。其名的得来,有两个说法,一是御窑金砖的颗粒极为细腻,因此声如金石;二是,这种名贵的砖,只有北京皇宫才能使用,故称“京砖”,后又讹为“金砖”。

出于对御窑金砖行业传承与发展的好奇,晚宴结束后,倪虹便和葛萍老师攀谈起来。

一直以来,从事御窑金砖行业的手艺人,多为男性。

考虑到节目的卖点,梁阿吉刻意邀请了葛萍老师。于此,葛萍也不推让,她一贯认为,巾帼从不让须眉。多年来,女承父业,如今她也是行业里数一数二的人物。

同为女手艺人,葛萍看倪虹非常亲切,二人一直从观澜亭走到了花园里,越聊越有兴味。

葛萍见倪虹谦虚好学,也很乐于跟她讲御窑金砖的历史和前景。

“从永乐元年开始,窑火整整烧了六百年,从来没熄灭过。在过去,每年五月的时候,历经29道工序,耗时一年的御窑金砖,就要出窑。

“你如果去北京御窑金砖博物馆,就能知道,到如今博物馆的仓库里,还有两百多块年代古旧的金砖。

“御窑金砖在苏州出窑,之所以能安全无忧地运送到紫禁城里去,多亏了大运河。一千多公里啊,御窑金砖就这样,坐着船去朝见天子了。所以,古人有个说法,说皇城是大运河上漂来的。呵呵。

“永乐时期为了迁都,要在北京修建红点。当时,工部看中了苏州陆墓镇所造的砖,永乐皇帝便赐名窑场为“御窑”。最高峰的时候,烧制金砖的都有70多个窑灶呢。”【注】

交流得差不多了,倪虹很自然地问葛芳老师:“葛老师,我有一个疑问啊。就我这一行来说,我发现苏灯的传承和活化,都遇到了种种阻力。那么,御窑金砖的情况是怎样的?”

葛芳脸上闪过一丝苦涩笑意,旋又消失不见:“也是很困难的,可能比你们更困难。”

倪虹默默颔首。

苏灯虽难,但节庆总还需要,将之与新中式家具加以糅合,也是一条出路。

但御窑金砖……

葛芳接着说:“困难嘛,想办法克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