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历史军事>清梦醒> 第11章 西慈又有新想法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西慈又有新想法了(1 / 2)

李伯约和艾玛回到京城,才知道两宫的意思是要请李伯约主持一件大事儿。

原来,之前为东齐铁路开通的奔走,已经使西慈注意到这个年轻的洋人宣士。而最近发生在晋西的关于李伯约的一些传闻,特别李伯约对福寿膏战争的反对态度,更引起了她的特别关注。

而一件突然获得的情报,终于促使她做出一个重大决策。

给光统帝找一位洋文师傅。

黛青皇室一向非常重视皇子们的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古伦人普遍热爱学习的族群性格,另一方面,也是吸取了日月王朝不重视皇子教育的种种恶果。

为了让皇子们学有所成,黛青皇室特别建立了一套非常严格的学习制度。按照这套制度,所有的皇子除非特殊原因,否则达到六岁的时候就必须入学读书。皇室会严格设计学习内容,并通过严格审查为皇子们选择最优秀的人才来担任老师。

不过,光统帝的情况与其他皇子略有不同。他四岁入宫登基为帝,因此在法律上并不存在皇子阶段的学习。但是,这只是名义上的。按照黛青的制度,皇帝也要学习,未成年的皇帝的学习制度参照皇子模式。所以事实上,光统帝还是按照皇子模式在六岁的时候入学读书了。只不过,一般皇子读书是在南书房集体读书,而光统帝作为皇帝,是在毓庆宫上学,而且只有他是正式学生,其他同学只是陪读、旁听生而已。

其他方面,如学习内容,学习强度,基本没有区别。

而且,皇帝如果学习不好,一样要向普通皇子一样受到惩罚,甚至责打。只不过体罚类的惩罚是由陪读代受的,但是皇帝必须亲自在旁观看,用以震慑。如果这样的情况下,皇帝还不上进怎么呢?那就可以奏请一位大学监——光统帝的本生父,醇亲王奕環。由奕環亲自惩戒皇帝。

西慈给光统帝选了两个师傅,一个是翁同龢,一个是夏同善,另外还有御前大臣教习他古伦文、塔拉文和骑马、射箭、摔跤。

光统帝学习的课程主要有三大类:

一、三族典籍:首先是西尼典籍,其中最重要的是《钦定四书》,其次是《诗经》、《二十四孝》、《左传》、《列圣遗训》等,都是精选的儒学经典;其次是古伦经典,如记述着黛青历史的《古伦老档》、《古伦实录》,入主中土后以顺理帝名义发布的《劝善要言》,这些都是用古伦文字书写的古伦经典书籍,记载了古伦人历朝历代的历史、文化、军事、技能、智慧,等等;最后是塔拉文字书写的《塔拉秘史》、《巴托尔汗箴言》等著作。

二、军事技能:由于皇帝年龄较小,所以军事理论课还没有开设,主要是带有游戏性质的骑马、射箭、摔跤、器械技击,等军事体能课程。

三、礼仪艺术:礼仪和艺术是贵族起码的社交素质,皇子们更需要在这方面做到完美,更何况皇帝了。因此,对于皇帝的礼仪学习和艺术培养,都是非常严格的。皇帝需要学习宫廷礼仪,需要记住所有官、职、爵的名称和标准,需要学习各种祭祀典礼的仪文;同时需要学习琴棋书画等各种技艺。

在泰熙帝的时候,皇子们还会学习西洲的典籍以及各种科学,不管是黛青本土的学问,还是外来的,都是会兼容并包。但是随着泰熙帝晚年的礼仪之争和禁夷事件,外来文化和科学逐渐从黛青皇室子弟的学业中消失了。

但是现在,西慈决定要重新恢复这类学科。

这倒不是她一个人突然心血来潮的想法,而是与东慈、奕譞、照桂,认真商量之后才做出的决断。

现在的形式是明摆着的,保守派虽然目前还掌握很大的权力,但是思维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洋务派掌握实权,但是花花心思太多,清流派是真的很清流,高谈阔论,一身正气,虽然怎么说怎么有理,却又有点左右都拿不出什么实际有用的东西。

但是现而今黛青朝廷其实就靠着这三条腿在支撑着。

两宫都是女人,见识终究有限,奕訢、奕譞等人是至亲,又都极具才干。可是正因为如此,反而更以让两宫不能放心。这个局面,如果是在A位面的历史里,始终也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东慈去世后,两宫后来变成一宫,西慈独自掌握了全部权力。表面看来朝廷在仅唯她一人之命是从,实际上各派系都在积极的发展自己的势力。论权谋,各方势力根本无法斗得过西慈,但是论到实务,西慈就知之甚少。所以,尊奉西慈,即是一种妥协,同时也是一个谋略,因为西慈不懂实务,当然就只能重用洋务派,又以保守派和清流派去制约清务派。这样大家就都可以获得生存和发展。

各股势力虽然名义上效忠皇帝,但实际上并不希望光统帝亲政,因为光统帝自然不如西慈容易糊弄,这就会有损他们的利益。

A位面的西慈到了晚年也明白这些套路,可是对她来说,只有这种格局才是最有利于自己的。西慈并不是不想效仿当年听政又还政的太宗的妻子,顺理帝的生母,泰熙帝的祖母,先后辅佐了顺理帝和泰熙帝的孝庄皇太后。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