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历史军事>清梦醒> 第211章 屠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1章 屠杀(1 / 2)

阻击战是非常残酷的。

虽然炛厦方面拼上了血本,但是当时的炛厦民国实际上是不团结的,整个国家实际上是处于不同的大小军阀的统治之下。内战,随时都在发生,只是规模不同。而所谓的最高统帅,其实也只是一个实力和手腕相对更高的最强军阀而已。

这样的情况下,事实上就是最高统帅可以调动用来保卫首都建京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然而中山此时却打破了一切派系之争,集中全国全部力量,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打赢这场史无前例的“国战”。

昭和十二年十二月,中山军大本营下达“灭炛行动第八号军令”,命令其在炛部队,陆、海军协同作用,兵分三路,强攻建京。

而炛厦最高统帅部也集中了可以调动的全部力量,部署了建京防卫体系。

于是,中山与炛厦之间,爆发了两国交战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建京保卫战。

此时,中山方面一共已经调动了五十万大军,而且还有四十五万新兵正在积极操练,随时准备投入战场。在北起东土,南至建京城下,十余个省份的炛厦土地之上,到处都部署了中山军队。

而在建京城外,更是集中了三十五万军队的恐怖兵力。

至于炛厦方面,虽然最高统帅已经竭尽全力,但也只拼凑出十五万兵力,这还是名义上的满编数字,事实上,大部分部队都是没有达到满编水准的。

所以,仅仅考虑到兵力,炛厦虽然是本土作战,而且号称人口众多,但在这一次战役中,明显已经处于绝对的劣势。

而且这还仅仅是兵力问题。

当时的世界,已经是纯粹的热兵器时代,传统冷兵器彻底过时了,单纯依赖人数取得胜利的机率已经非常低。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哪怕十倍于敌人,也往往只能拼个平手而已。

更何况,炛厦军投入的兵力还不到中山军的一半!

所以,最终的胜负,早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所有参加建京防卫的炛厦军人,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在以生命证明自己对国家的最后忠诚和自己所报效祖国的终极荣耀。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炛厦,确实产生以后也还会产生很多叛徒的内奸。但是,会有更多,更多的炛厦将军会为了维护她而拼上自己的生命。

十二月八日,中山军攻克了全部建京外围的阵地,对建京城形成了三面包围。十二月九日,中山军通过飞机向城中空投了“投降劝告书”,要求炛厦军队在十二月十日之前投降。并保证,只要炛厦投降,就可以结束战争,并且保全国体。如果拒不投降,中山军一定会攻入炛厦,而且将对城内所有军民采取无差别的残酷的惩罚。

对于这样一封态度傲慢的“劝降书”,建京城始终以无视作为回应。

于是,到了十二月十日,也就是劝降书上所写的“最后期限”,中山军发起了全面冲攻。

这场攻击昼夜不停,进行了三天三夜。

尽管装备落后,尽管兵力不足,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是那些一心为国尽忠的勇士兵,要么倒下,要么战斗,始终没有任何后退半步。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用三命换一命,甚至五命换一伤的比例杀伤敌人。

结果就是,中山军战死两千余人,负伤四千余人,而炛厦军则付出了五万余条生命作为代价。

战斗到十二月十一日,最高统帅下达军令:“守守若不能持久坚守,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伺机反攻。”

十二日,中山军自建京光华门攻入,并四处放火,形势已经无法挽回。在此种形势下,建京守军阵前司令部做出决定:全线撤退。

命令虽然下达,但是因为当时各部守军分处各地,正在战斗状态。有些军长、师长,并没有将撤退的命令有效下达,而是收到命令后自己一走了之。

你想撤退,敌军也不给你撤退的机会啊。于是,各部在撤退的时候进退失序,绝大多数都没有正常撤离出城,而是在失去统一有效指挥的情况下以军人的身份被困在城内。反而成为中山军最明显也最无力的打击目标。

更有甚者,有没接到撤退命令的后续坚守部队,见到接到命令后撤退的部队,还以为是逃兵,开枪扫射……

就这样,中山军三个师团相继进入并迅速占领了建京全城。

建京保卫战,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挫败了。

为什么最高统帅突然下达这样的命令呢?

前面说过了,相对于统一的黛青帝国,炛厦民国只是法理和名义上的统一。自从炛厦民国开国以来,始终处于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即便是中山入侵,也能改变这种长期形成的状态。

最高统帅统帅能够坐到今天的位置上,也与民意无关,完全是内战打得好的结果。一句话如果他没有军事力量了,那么他也就没有现在的地位了。

最高统帅必须想尽办法保住自己的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