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王延彬客房里,李云聪与他相对而坐。
来拜贺的官员们都已离去,驿馆里恢复如常。李云聪留下来只为与王延彬有独处的时间,馆内很安静,驿馆里住的都是各地来京办差人员,说话都需轻声细语。
李云聪首先将装有银子的匣子放在桌上,谦逊地打开,等待王延彬的回应。而王延彬却将匣盖合上推开,神色淡然地说:“李大人,这是何意?”
“在我们交谈之前,我想先搞清楚王大人您和谭彦谭大人的关系。”
“谭大人和我是朋友。”
“你可以代表他吗?”
“一般情况下我想可以。” 王延彬回答。
李云聪点点头:“今天朝堂上面圣,你的能力和魄力有目共睹,民间筹资方法新颖且大胆,可以解决圣上的国库紧缺之忧。直接点说吧,我不该收这银子,希望这兵器署能让我参与,当然,具体如何操作嘛,由你们定。不知谭大人是什么意思。”
“谭大人不会同意,大炮署需要工部各署的协力配合,李大人的协助必不可少。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你的协助下,天翦大炮才如此顺利的由圣上钦定制造。”
“是这样。” 李云聪明白了,但仍不甘心,他说:“你要知道,工部衙署众多,流程复杂,在这里督造一个新兵器,这对肯定谭彦的实力、扩大他的影响都是其它衙署所无法相比的。民间筹资也许会从财政上多得些好处,但从兵器督造的长远考虑还是不如工部内部衙署通力合作更有帮助。”
王延彬诚恳地说:“以李大人在工部的地位,您能对一个新晋同僚这样认可,如果谭彦在,他会受宠若惊。为天翦大炮民间筹资督建的圣意已定,前途艰难,谭彦刚刚入门,迫切需要您这样的前辈从旁指点,希望以后能得到你的帮助。对这衙署的筹建,是应该在兵器署原址扩建?或哪些是只需改建的?或另行选址?还请您指点一二。”
“王大人过谦了。谭彦初入工部履职,熟悉情况需要些时日。” 李云聪不再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有需要,李某自当鼎力相助。”李云聪说,“但是银子我不能收。如果谭彦只是攀附权势之辈,这个银子我敢拿。但是谭彦定当是为人正直,是真正的国家栋梁,我只能尊重和帮助。我说话不跟你虚假客套,如果谭彦需要我的帮助,就请你把银子收回。我们可以做朋友,但决不做交易。”
他从桌上收起匣子说,“谭大人到任后,我们邀请你共饮一杯。”王延彬真的被感动了。将李云聪送出驿馆门外,那神情就像送一位老朋友。
送别王延彬后,谭彦回到家中。洗浴过后,整个房子显得空荡荡的,他茫然地在各个房间中游荡,心里没有了目标。情绪低落,身体仿佛也变得迟钝,一天只吃一顿饭也无法感到饥饿。这是他八个月多来第一次停下铁匠铺的工作,就像一座机器突然失去了动力,平日里的踏实感瞬间消失不见。
在制作火器的日子里,他总是想着一旦成功就能发财。然而,生活却一直平静无波,没有发生任何大的变故。他也不明白为何自己会产生这种奇怪的心理状态。
一想到火器,他的思绪更加混乱。
制作实在太难了!它根本不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轻而易举,而是像一座高高耸立的悬崖峭壁,对着想征服它的人冷嘲热讽。在寻找攀登方法的过程中,那种无可奈何的压抑往往会将人推向近乎疯狂的境地,情绪烦躁、狂乱、低落。遇到技术困难,心灰意冷的时候,他真想不干了,想将一切砸烂、将图纸撕成碎片,将脑子里那些七零八散的数字都赶出去。然而,他无法赶走的是内心深处的倔强,是妻子对他的轻视。
对火器的命运,他一直没有底数,心里七上八下,时而非常自信,时而又极度渺茫;既盼望知道火器的结果,又害怕那个时刻的到来。那种像被悬在空中的感觉真是让人难受。
这漫长的一天在郁闷的氛围中度过,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清晨下着小雨,悄无声息的轻风拂动如烟似雾的细雨,给大地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诗意。谭彦披着蓑衣行走在去衙署应卯的路上,头戴蓑笠,感受轻风细雨的抚摸,心情也好了一些。
就在王延彬面圣的次日下午,柳文庆接到开封来的飞信,他迅速约定晚间在百戏楼与谭彦会面。当夜,百戏楼的灯火明亮,红红绿绿的灯笼在微风中摇曳。柳文庆在雅间等候谭彦。
等到谭彦进入雅间,柳文庆站起身,微笑着递上飞信。谭彦接过,打开阅读,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喜悦和激动让他难以自持。
"谭兄,你的火器如今有了名字,圣上赐名‘天翦’,并且擢升你为工部侍郎。这是今天收到的信。" 柳文庆淡定地说着。
字条上写着:
火器,圣上赐名‘天翦’,擢升谭彦为工部侍郎,钦差已在途中。当注意安全,我已做安排。
“注意安全?”谭彦拿着字条说,“阿庆,麻烦你解释一下?”
“当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