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柳文庆回答道,他显得有些疲惫。这是他收到飞信后,从郑州赶来开封接受的第一个任务。
王延彬注视着谭彦离去的身影,眉头微皱,他转向柳文庆问道:“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柳文庆面容凝重,凝视着远处消失的背影,若有所思地说:“说实话,我觉得我们可能高估了自己的谋划。但是,谭彦此举至少表明他有自己的打算,只是我们目前还无法洞悉。”
王延彬沉吟片刻,深深叹了口气:“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这件事给我们一个警示,避免后续发生更大的麻烦。”他望向远方,神色间流露出淡漠,“如果我们无法找到刘钰,我们就不能停手。”
柳文庆默然不语,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棘手的局面,需要谨慎行事。
“我们只依靠自己人查找吗?”柳文庆建议道,“何不请刑部出手,他们有捕快,从明处和暗处同时出击,找到他的可能性更大。”
这一提议没有得到王延彬的认同。此时过度关注会给谭彦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柳文庆明白这一点。然而,无论他如何告诫自己,他的内心仍期望事情不要发生,尤其是他已经得到一些消息,很可能有多股外部势力已经在行动。
柳文庆住在百戏楼附近的一家客栈。王延彬离开后,他回到客房,将收到的信仔细查看了一遍,连午饭都没吃。凭心而论,这些信都在提示有多国势力已经进入开封,其中有不少是冲着天翦大炮而来,与王延彬的担忧完全一致。关于探听到的消息传递与谭彦的护卫安排之间的联系,柳文庆处理得巧妙,既找不出有护卫的痕迹,一旦出现异常又能够随即出来保护。他完全相信了王延彬的话:这天翦大炮三传两传,就已传成神器了。而国家实力与神器的关系密不可分,决不逊于千军万马的震慑效果。
“彬哥真不简单。”他在心里这样感叹。
未时二刻,王延彬、陈会长和谭彦作为三方代表准时在户部议事厅相见。彼此介绍后,他们在桌旁落座,这对谭彦来说可能是唯一一次参与谈判的机会。一旁有文书在进行记录。
虽然是首次商讨,陈会长显然准备十分充足,表现得不卑不亢。他宣读完方案后,首先开口:“各位大人,有户部的大人们和工部的大人们,草民只是一介商人,若方案中有不当提议,请各位大人指正。方案中规定以十万元为一筹,是最高筹,认筹者可在认筹后转手和分筹。分筹意味着几个认筹者共同持有一筹,若想出售认筹权,必须整体转出。”
王延彬心想,既然有了这个方案,何不顺水推舟,向陈会长卖个人情呢?陈会长是明白人,自然会理解他的用心,毕竟大家都希望参与其中。于是说道:
“我赞同这个认筹方法,另外可以增设几个认筹部,以加快完成认筹目标。”
如此一来,最后只需要商讨实际认筹的总额,就可以拟定认筹办法了,在场的人听得真真切切,心中了然,可以想象到这将是一笔巨款。在议事厅里,气氛热烈,每一条细则都经过了大家的商议,或改,或保留,全部经过商定后,最终达成一致。
这一切对谭彦来说都是意料之外,他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卷入其中,紧张之情难以言表。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已在王延彬的掌握之中,作为这场游戏的主宰者,他毫不拖泥带水,做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说道道:
“那么,就这么定了。”
陈会长对王延彬说:“王大人,今天的事情已经商定下来了,我们等待好消息。”
此时,王延彬非常放松,他望向在座的众人和陈会长:“各位大人,陈会长,今日为筹资细则的商定出谋划策,所做的辛苦努力,本官在此谢过大家。”
参与人员按照规定程序在筹资方案上签字,这天的议程就此结束。
王延彬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而完成这一切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实在是出乎意料的简单。
当他们走出户部时,王延彬微笑着邀请谭彦一同乘车离开。陈会长知道王延彬不喜欢聚会,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于是和自己带来的人员一起离开。
夜幕降临后,柳文庆与王延彬在百戏楼相见。这里的雅间和郑州的百戏楼陈设相似。二人坐下来,谈话直奔主题。王延彬说道:“今日陈会长给出的方案极符合我们的计划。这个方案提出给我多留了一点余地,他们的提议比我之前提出的更贴近我们的需求。”
然后话题一转,,王延彬问道:“今天你已有关于刘钰的消息了吗?”
柳文庆答:“刘钰已经出了北门,今天我派出人去捉拿,我们的人会抓到他的。在这里等结果吧。”
柳文庆陪伴在王延彬身边,他很少说话,沉默之中也自有一番心绪。他意识到,今天将是一个特别需要铭记的日子。他身旁的这位伙伴已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朋友,随着他的声名渐起,他们之间的距离也会逐渐拉大,感情中那份朴素的情谊也会逐渐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