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玉面观音(2 / 3)

老夫人心中大喜,笑得嘴都合不拢,连连吩咐下人赶紧给报喜人打赏。

月仙自院子里看向站在檐下的祖父,他难得在众人面前如此开怀,望着自己的眼神中满怀期许。

她接过捷报,含笑应承着报喜人的贺喜之辞,礼数周全地将他们送到了府门口。

会试第八名啊……月仙心中还是不免觉得遗憾:若是最后写那道策论没有只想着求稳,而是将自己的真实见解尽数写在答卷上,是否会有更好的成绩呢?

她心里提着一口气。直到三月初一殿试那天,在奉天殿前的丹墀随众考生一道行了五拜三叩头礼,展开试卷读罢考题,这才舒展了眉眼,薄唇轻抿出一个微不可察的笑意。

皇上可真是有趣,出策问考题都不忘借机讽刺那些尸位素餐的奸佞臣子。这与其说是题目,不如说是一国之君怒气冲冲的抱怨。

月仙由题目观圣心,料定皇上这是苦于上令下达中有臣子因私心作怪,欺上瞒下骗得他团团转,故而以此为题问策于众考生。

皇上既已不满朝臣欺君,必然是想要于策问中听真话的。这也正合了月仙的心思,她文思泉涌,细细梳理了行文脉络,笔酣墨饱,一挥而就。

贡士们的答卷自东角门的受卷官送交弥封官糊名后,再交由掌卷官送至东阁读卷官处进行评较,将试卷分为三等,

殿试后第三天,薛放惦记着读卷,直接免了当日早朝,早早地就到了文华殿。内阁除了姚疏之外,其余五人皆在场。由其中年纪最大的陈同开始读卷,这也意味着,这份试卷是读卷官们心中的最佳。

陈同今年已经六十六岁了,难得的是他耳聪目明,声音洪亮,读卷时语速不疾不徐,节奏抑扬顿挫。

这份答卷的确不同凡响,文章开头的破题便直截了当地说道:“臣闻帝王之致治也,必君臣交儆,而后可以底德业之成;必人臣自靖,而后可以尽代理之责。”

薛放心中一动。

是了,臣子将自身献与国事,君臣相互砥砺告诫,这不正是自己所追求的君臣同心吗!

起笔一鸣惊人,更可贵的是还提出了诸多良策。

于用人方面,建议“精其选,严其课,久其任”;于财政方面,主张“去三浮,汰三盈,审三计”。

尤其是针对财政见解,简直与薛放心中所想不谋而合。“三浮”即官浮于冗员,禄浮于冗食,用浮于冗费;“三盈”则是说赏盈于太滥,俗盈于太侈,利盈于太趋;“三计”指的是有不终岁之计为下,有数岁之计为中,有万世之计为上。

薛放强忍着要拍案叫绝的冲动,耐着性子听内阁五位大学士把前五名的策论一一读过,发现确实没有比第一篇更好的。

他又另外选出两篇稍次之的,按照顺序排列好,递给读卷官,这才朗声笑道:“朕也认为第一篇当为上佳之作,便来看看前三甲都是何人吧!”

读卷官拆开糊名,“第一甲第一名,姚栩。”

陈同闻言,拱手一揖,贺道:“皇上,这位姚栩正是姚松溪的孙子。姚家一门,祖孙二人两状元,真是少有的佳话!”

“先不要填黄榜!”天子突兀地开口,引得众臣纷纷侧目,心中直犯嘀咕:皇上一向器重姚疏,怎的评了他的孙子做状元,竟有如此大的反应?

“继续将后两名的试卷一并拆开。”薛放沉声吩咐道。

第二名叶颀今年二十八岁,祖上世代务农,但他在策论中对国家法度侃侃而谈,颇有见解。第三名何良二十四岁,其父为嘉宁年间举人,任宁通知县。这两位考生未及而立之年便将进士及第,实在算得上年轻有为。

只在年方二八的姚栩面前,到底相形见绌。

薛放也觉得点姚栩为状元实至名归,但姚家风头过盛却不是他愿意看到的。姚疏为人淡泊,可一门两状元,三代入翰林,终究还是太招摇了。再加上叶颀出身平平,若是将他点为状元,反倒更有些勉励寒门学子的意味在。

只能先对不住这位姚栩了。他在心里默默地想。

月仙哪里知道皇上如此缜密的心思,也并未打听其他举子策论的内容,只觉得自己的想法大约不如状元的对策更合皇上心意,因而在传胪时也显得心事重重。

榜眼固然很好,可她就是忍不住地琢磨,状元究竟写了什么样的锦囊妙计才会胜过自己。

传胪次日,天子于礼部设恩荣宴,御赐宴席嘉奖新科进士。按照惯例,恩荣宴无需皇上亲自驾临,选派一名大臣侍宴即可。

薛放却发觉这是个可以近距离观察新科进士并笼络人心的好机会,于是他风风火火地摆驾礼部,害得已经在推杯换盏的进士们慌忙叩拜谢恩。有的人嘴里嚼着饭菜还来不及咽下,跪得太着急险些呛到,起身后连灌好几杯茶水方才缓过气来。

真是毛手毛脚的。他端起一杯酒,压下笑意。

众进士亦执杯起身,感谢天子赐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