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过了两天,凉州城里涌进了大量的流民,都是从苍州,云州,顺州跑过来的。
宋大人今天没有去衙门,而是把宋府所有人叫到了一起。
“刘管家,今天开始收拾了,值钱的东西全部兑换成银票,从九,你去通知衙门,留下十天的粮食,再找个人去府衙门口派粥,其余的粮食全部送去顾家军。
这两天白天也把各个门都关上锁好,只留一个小侧门出入,凉州城已经不安全了,我们估计这几天也要去永安城了。”
“父亲,不如我去派粥吧,我看流民很多,就算大部分关在城门外,城内也有几千人。
天气这么热,要是饿死流民容易有病疫。
还有喝水也成问题,北境干旱,凉州城的井水也见底了。
流民到凉州也只是个过渡,他们还会继续向南的。”
宋连成有些意外地看了看这个养女,他刚想阻止,外面这么乱,女子在外面不安全。
但又觉得这丫头说的也有道理,调令肯定是收不到了,纵使京城送来,一路上有流民有山匪,怕也是难到达凉州。
自己无令返京,多做点善事,总好过落个弃城逃跑的昏官名声吧。
他想起兄长的话,这丫头的模样出挑,将来说不定有大用。
他也想看看,她究竟有什么能耐。
想到这里,他点点头道:“你姨娘说你这个月满十四岁了,她临行前,让我买些礼物给你,这样吧,刘管家,拿一千两银子让人买些头面给三小姐。”
刘管家正要答应,宋锦莲抢先一步对宋大人说道:“父亲,兵荒马乱的,头面就不要买了,首饰这些回永安城再买,不如把这一千两银子拿来买米救助灾民。”
宋连成听她这么一说,更是奇怪,她一个深闺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竟还懂得这些道理,也没听说给两个庶女请夫子啊。
夫人倒是说过,五丫头识得几个字,能看话本子,三丫头大字不识。
所以当时大哥说这丫头将来有用时,他还嗤之以鼻,现在想想,姜还是老的辣,大哥在朝中浸淫多年,看人还是有一套。
不错,比她那个哭哭啼啼的姨娘有出息,这么一想,宋连成自然又高看了宋锦莲一眼。
宋连成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莲姐儿既然有这个想法,那就遂了你的意,刘管家,府里留下两个人守着,其余人都跟着小姐到府衙门口去派粥。
城门口已经有人在派粥,你们就只管城里的流民,让衙役们照看着点,吩咐罗捕头盯着,一日就派一次吧。”
刘管家连忙应了声:“好的,老爷。”
宋锦莲也没有意见,她打算粥尽量熬得稠点,一顿顶一天,没办法,凉州城的粮食都送去了顾家军。
府里现成的碗碟,宋夫人离开凉州时,碗碟,家具,盆这些都没有带走。
贵重的家具物件,前些日子也卖得差不多了,碗碟正好派上用场。
苦练了两个月的武功,宋锦莲的武力已经回复到上一世的八成至九成,现在特殊时期,无论是自保还是杀敌都够用了。
宋连成满意地看着刘管家带着家丁和养女一起往外走,心想着这孩子倒是块璞玉,就是不知道大哥如何安排,到了永安城,他也做不了主,还得听大哥的。
宋连成和大哥宋连生是宋家嫡子,老三宋连安是庶子,宋连安无功名,他虽是庶子,但宋家三兄弟感情很好,他听大哥的安排经商,如今住在永安城的宋府里。
宋锦莲在州衙门口,支起了两口大锅,衙役们认得刘管家,一打听才知道,这个美貌小娘子竟然是宋大人家的庶女。
一时间大家都过来帮忙,有人拿着银票去买米,有人去各处把流民叫过来,有人维持秩序。
城里的流民有几千人,没有往南走的,多数是身边没有粮食也没有银子,才几天功夫,个个都像乞丐一样,面黄肌瘦。
宋锦莲却明白,今年大旱,苍州,顺州尤其厉害,这些人饿了不是一天二天了。
粥熬好时,府衙前面的空地上已经排得密密麻麻。
宋锦莲还在粥上洒了点米糠,有人看到就叫嚷着:“好好的大白米粥,洒上糠怎么吃,这不是存心恶心我们吗?”
其他也叽叽喳喳表示不满。
维持秩序的罗捕头大声说训斥道:“我们知府的三小姐是怕你们烫着了,这才洒上点糠在上面,你们久饿,不能吃得太急,都乖乖地排队,别不识好歹。”
宋锦莲朝罗捕头点点头,宋大人的这个手下,看上去有点能耐,听说武功很高,还被凉州城的百姓敬称为神捕。
罗捕头是凉州城一富商家的嫡次子,那富商一家早去了永安城,比宋夫人他们走得还早,罗捕头一人留了下来。
罗家幸好还有个嫡长子是从商的,罗夫人离开时哭哭啼啼,舍不得这个小儿子独自一人留在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