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历史军事>并汉> 第0033章 蔡邕髡钳徙朔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033章 蔡邕髡钳徙朔方(4 / 5)

直到建宁三年,他三十八了,也许是有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也许是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可以从容面对将来。

这次当他面对桥玄的征辟,没有回避。

接下来,他出补河平长,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仕途顺遂。

同时还完成《独断》编撰。

熹平二年,他在不惑之年迎来幺女蔡琰。

但对蔡邕来说,小棉袄的诞生并没有带来多少喜悦,因为他认为自己这一阶段主要是任务是立功立言,

眼下时间太少,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完成,时不我待。

所以他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家人,每天只是让小棉袄在自己的书卷堆中玩耍,而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这小棉袄从会坐开始,便会拿着书卷请母亲读给她听,再大一些时,遇不懂才会请父亲讲解。

凡是与蔡琰接触过的人,都会有一个感觉:

她天生聪慧,记忆过人。

熹平四年,蔡邕有感于流传下来的经书典籍离著述时间过于久远,文字错漏较多,容易被一知半解的儒生误解,耽误学习。

最关键的是,大多经文掌握在少数家族手中。

让很多想要读书的人。

花时间花金钱,还无书可读。

甚至还读到错误的书。

为正视听,于是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奏请正定《六经》的文字。

刘宏同意后,蔡邕等人便投入工作。

熹平石经上的每个字都是经他们订正校对。

皇帝审阅后,蔡邕再一个字一个字用红笔描在石上,让工匠依样雕刻。

石经上的书法,南朝梁武帝《书评》评论道: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也认为:

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了最高境界……石经是两汉书法的总结。

而熹平石经的设立在那个文化垄断的时代,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件:

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

由此可见一斑。

这时蔡邕表现活跃,凭着心中那一腔热诚,抱着写《述行赋》的强烈责任感.屡次上书言事,针砭是非、抨击奸邪。

比如:

《历数议》、《荐皇甫规表》、《陈政要七事疏》、《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议》等。

直到现在金商门事件的发生。

由于自己头脑一时发热,连累了叔父蔡质冤死狱中。

还有眼前这个六岁,面色有些蜡黄的小女孩。

即将跟他踏上北上迁徒朔方的道路。

想起因为自己而受牵连的人。

想起被自己同门师弟刘宏背刺。

忠而被谤,信而见疑。

一腔热血,终究是错付了!

他心如刀绞。

但危险并不因为蔡邕的难受而免去。

当蔡邕带着全家一起北上时。

阳球为斩草除根,便再次指使刺客追赶并刺杀蔡邕。

面对刺客,蔡邕坦然,甚至带着自责:

“壮士,一切皆因我起,请放过她们吧!”

“是我不该为民请命,不该阿附党人、诽谤公卿!”

“是我不该不自量力,不该肝胆书奏,除患灭害!”

“……”

看着眼前这个中年男人,发须全无,项环铁圈,泪如泉涌,跪拜在前。

刺客犹豫了。

他意识到,如果此刻下手,他将不配称为侠。

他原先以为此行刺杀的是奸恶之徒。

可眼下看到的是一位受屈的忠臣,一位无助的老父。

于是他不再为阳球做事,反而一路护送。

分别时,才坦露一切。

让蔡邕一路小心。

就在蔡邕北上时,朝廷也有变化。

而且不止一件。

以一块金印祥瑞上位的太尉张颢终究还是下台了。

由太常陈球继任为太尉。

陈球字伯真,下邳淮浦人。

家族里一直以来都有执掌权柄的人物出现。

比如父亲陈亹曾任广汉太守。

陈球从小学经文,尤其喜欢律令。

陈球个性分明,一生疾恶如仇。

比如:

阳嘉中,陈球被举孝廉,迁任繁阳县令。

当时魏郡郡守用委婉的话暗示县里,要求交纳货贿,但陈球不给他。

于是太守一生气便打骂督邮,要让他找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