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容拿绣针的素手抬起后,看了眼自己的绣活,拍拍小手,揉了揉手腕,自我感觉良好:“嗯,还算不错。”
钟嬷嬷从院外进来后,告诉陈容道:“小姐,皇上封那张秀惜为承恩翁主。”
只是听了钟嬷嬷的话后,心情便不美妙起来。把那只半成品的香囊扔到笸箩里。
愤愤不平道:“便是补偿她,也过于兴师动众了。再者,娘亲早已拿了银子去补偿与她。”
陈容不想一直叫皇贵妃姑姑给她擦屁股,心中最愧对的便是皇贵妃!
“诶,小姐,不过一个名头罢了。那承恩翁主是破例封赏,一无封地,二无亲王母族势力支撑,日后在京城里,无权无势,她能不能端的起这翁主的架子,还两说。”钟嬷嬷毕竟这么大岁数,是过来人还不能窥探其中的道理?她轻声细语地安抚着陈容。
陈容听完,这才又拿起绣针来,笸箩里拿出那只未完成的香囊,继续绣了下去。
窗外秋阳高照,几棵粗壮的桂长在亭子边上,远远飘来香浓郁。
枝头的银杏树掉光了叶子,最后一片在半空中打着旋,落在小池塘里。
小鸟儿扑翅斜飞,荡起缕缕香尘,凝在半空又散了。
五颜六色却单一的菊摆在那里,木芙蓉吐着硕大的苞,在微风中仿佛撑不住身子。
钟嬷嬷在指点坠儿干活,翠竹跟雨竹打着绺子不晓得说了甚么,二人嗤嗤笑着。
岁月静好。
陈容的心前所未有之宁静,她手上动作也快了些,自己看看,倒觉今日绣得还有些模样。
很快就到了中元节的时候。
今日过节,陈容只化了柔美的淡妆,愈发显得人清新淡雅,令人心折。
按照佛教的说法,中元节的来源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广施十方僧人,替母亲赎罪,最终将母亲解脱出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所宣扬的便是报答父母、生前为善的信念。
因此,历朝历代每到中元节老百姓都会去庙里参加僧人举办的“盂兰盆法会”。
今年亦是如此,阴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孝亲节)。所以中元节这天,既可以寄托对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让人谨记父母的恩德。
七月十五,祭祖、放水灯,法华寺又办了盂兰盆法会。云嫚便带着女儿陈佳去参加。
天还未亮,母女俩已经坐上马车出发,前往城外近十几里开外的法华寺。
等到了法华寺的山下,太阳才刚刚露出半个笑脸。
山道上已经有不少的人,不管是世家主母还是贵眷们,都是心诚地一步一个台阶地往山上走去。
法兰盆法会办得很是盛大,法华寺又是临近最大得寺庙,仅次于大相国寺。
但没想象中的严肃,寺里的和尚出来讲经,坊间也有戏班子、杂技等表演,围绕寺塔的小摊小贩更是数不胜数。
陈容想起上次来法华寺还是去年,是自己偷摸摸来为孙毅求平安符。
那日自己从山下一步一拜,从晨起一直到午后,方到了山上寺庙里。
好几个时辰的跪拜,膝盖都跪肿了。自己都没觉得疲惫,不觉得膝盖疼。
回家休息半个多月,膝盖才消肿不疼了。
可今日,她跟娘亲只是一步一个台阶往山上走,也不用跪拜,小腿还酸酸的。
香客游人如织,母女俩进了寺庙,云嫚就由知客师父引着从侧门进去。
秋风凉,饶是春日漫山遍野的翠绿,此时也难免萧瑟。
陈容跟在云嫚身后上过香,跟其他人一起,将准备好的饭食百味五果放在盂兰盆内,汲灌盆器、烧香燃灯,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她们家也在法华寺供奉长明灯,陈家每年都捐五百两给寺里拓印经书。他们府的女眷去上香拜佛的时候,便格外善待些。
“容儿,为娘也在法华寺给你供奉一盏长明灯,用白石莲座刻尖拱龛的灯,一年八斤的灯油。”云嫚替全家四口人都供奉了长明灯,不仅如此,云嫚在法华寺的灯塔还供了另外三盏奉长明灯,两盏是供奉她父母的,另一盏灯是供奉是皇贵妃陈婉茹的。
来法华寺请平安符的供长明灯的香客很多,因此云嫚今儿也给宝贝女儿供了盏长明灯。
众僧念咒加持,祈福消灾,使在世人增长福慧,先亡超度。
众人跪坐着听法华寺得道高僧玄慧法师主持的盂兰盆法会。
待到上午的经念诵完毕,云嫚母女俩便由知客师父引着去禅房小坐,又沏了一壶热腾腾的香茗过来。
云氏坐着喝茶,对着正被翠竹解下披风的陈容笑着说:“法华寺的素斋可是很不错的,你外祖母最爱吃这儿的酥皮豆腐,金针拌嫩黄瓜。还有白灼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