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最后是最重要的点,节奏问题。”
“先看看这七个基本点吧。”
砰、砰、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砰、砰。
跑了几组后,苏神走过去,看看兰迪那边的数据收集情况如何。
“身体姿势评价:不良,有明显的衔接问题,加速重心点问题飘忽不定,整个结构不稳定,迈出的腿也没有对称性……”
“动作轨迹评价:不良,所有的动作都有明显的无力感。”
“动作时间:不良,紊乱程度很好,各自时间差异很大,不符合人体最佳的加速模型。”
“动作的速度和速率:一般,想要做好,却因为身体原因,发力跟不上,导致动作速率慢。”
“动作力量反馈:较差,触地和蹬地力度不平衡,后蹬不充分,力量持续不佳。”
“动作节奏:极差,整个节奏都乱七八糟,根本不像是一个精英运动员,更像是一个刚刚学习跑步的家伙。”
苏神看完后,一般吐槽这个机器的文字开发者,可真是有点“语言艺术”,鲁树人都直呼内行。
不过除了这些……
其余的表述,还算是准确,可以把自己的问题,用机器先做一波初级评估。
节省了教练员和教练团队的很多时间。
整个评价体系也不错,最差的就是动作节奏,这也是换脚之后,本就会出现的核心问题。
原本的节奏,全都舍弃了,新的节奏根本还没有搭建,自然是一团乱麻。
而说明了自己现在的肌肉状态,有些弱了些,无法好好适配这个新技术和新节奏。
看完了这些基本的加速区评价后,兰迪招呼了几下苏神,让他过来看看另外一边的电脑屏幕道:“重心速度与重心速度的水平向前分量的变化趋势非常相似,开始阶段两者几乎相等,即使在后段两者的差别也不是太大,起动速度的利用效果较差,即躯干抬起过早。”
前十步的重心速度变化如: 5.99 6.23 6.18 6.13 5.77 6.11 6.41 6.57……
“从起跳至
地面这一阶段膝关节角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0.35 0.27 0.35 0.32 0.26 0.34 0.36 0.35……
“我认为你的重心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速度的大小、水平向前速度、垂直速度都不够控制,对比之前的模型,差距很大,核心肌群的不足,可能是关键。”
“其次你加速跑现在髋关节角,躯干和大腿的夹角、角速度,屈、伸髋的速度都不好,节奏问题很大,衔接做得很不到位。”
“同时我觉得还有这里,你刚刚这几组加速跑,膝关节角,髋、膝连线与膝、踝连线的夹角、角速度,屈、伸膝的速度、速度的大小、水平向前速度、垂直速度、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都很有欠缺,尤其是你的膝关节角,完全不符合力学模型,这直接导致你的后撩过高,降低了你的加速度。”
“然后是你的踝关节角,膝、踝连线与踝、趾关节连线的夹角、屈、伸踝的速度、速度的大小、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都不够,尤其是踝关节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做的很不够,这可能是你换脚后,动力链连不起来,力线漂移所致。”
“这些都导致你的加速跑,动作不够协调,衔接僵硬,甚至相互之间都有力矩抵消。”
“我认为会这样是由于米加速跑的前几步可能想要获得比较充分的后蹬力,就导致要通过较低的重心获得较小的后蹬角,但由于这时候你的上体严重出现前倾,摆动腿还来得及把小腿充分打开就进入了支撑阶段,所以这个时候摆动腿着地时膝关节角度已经较小,不利于力的传导和延续。”
“另一方面支撑腿要做鞭打的主动后蹬才能获得加速身体需要的后蹬力,但现在你的力量不足,强行这样的后蹬动作就造成了蹬离地面时膝关节角比途中跑大太多,如果这样直接进入途中跑很可能你的极速会完全起不来,影响整个后面七十米。”
“跑进时脚的着地点距总重心投影点是多少?”苏神问道。
“嗯,我看看。”兰迪找了找后,说道:“不足20cm,一般来说高水平运动员起码要达到27~37cm这个区间值才行。”
“换脚后节奏完全乱了,需要重新打造,身体肌肉也因为前段时间想要彻底忘记肌肉记忆,停练了很长时间,现在重新捡起来虽然快,也需要时间。”苏神摸了摸自己的下巴,道:“运动表现金字塔
“当然,苏。”兰迪听到这里说道:“动作由四肢完成,我们用四肢来接触物体,完成生活中的点滴,故而认为动作始于四肢。这个观点其实是错误的,每个动作应该始于我们身体的中心,即身体的核心区部位。躯干又称为支柱,是生活与动作的中心,也是动作的基础,它主要包括髋关节、躯干和肩关节。其中髋关节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