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码器,直接全度干,全凭借手动开关调速,这是很要命的。
工厂内这种设计很多,设备好用么?绝对好用,但是不经济。
推而广之,刘家辉设计挤出机螺杆的时候也全部凭借经验值,吞吐量绝对足够大。但是同样的问题,功耗高。然对方更加经济的设计符合要求的螺杆?对不起,很难做到。
多大的导程,多大的推脚,这些东西都要经过构筑模型才能够出来。这帮老人无一例外都不会,当年的苏联专家也不可能把这些东西交给普通的车间工人。
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车间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以及那些和苏联专家一起共事过的人都参与工厂生产实践。
这些经验值都是那个时候总结出来的,实际运用中好用,但是并不定经济实惠。
现在很多教材和设计资料都是公开的,季东来曾经有意无意的把这些资料拿回来放在刘佳慧这帮人能够看到的位置,对方不是没看,涉及到专业计算的地方立马不看了,因为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