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柏回来得很快,像是怕陆杨饿极了一样,托盘一放下,就让陆杨赶紧坐过来。
陆杨拢了拢长发,在后面随意绑了个马尾,穿好鞋就走过去坐在了陆柏身旁。
桌上只有两碗参汤,以及一盘糕点。
他抬头看了看陆柏,见陆柏眼神中带着点催促,便也没问什么,端起碗就大口大口地喝姜汤。
被陆柏盯着喝了两碗姜汤后,陆杨原本还有些饿的肚子顿时就有了七分饱。
他把碗放下,瞥了眼桌上的糕点,摸着肚子笑道:“喝水都喝饱了。”
陆柏指了指外面的天色,笑了下。
“刚好伙房那边正在准备晚饭,你喝水缓一缓,一会就能吃饭了。”
陆杨点头,也没在意这个。
他刚想问问高敬平他们那边的情况,陆柏就像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一样,把几人的情况说了一遍。
“你睡觉时我都过去看了下,何兄弟那边身体有些不适,其他人还好,就是累的,并没有受寒。”
闻言,陆杨右手手指轻轻摩擦了下桌面,想到何照玉的性格,便问:“照玉兄是不是说了不让我们去看他?”
“对。”陆柏应了声,其实就算何照玉不说,他也不会让陆杨过去。
这风寒可不是闹着玩的,何况这乡试还没考完,不见面才是正确的选择。
陆杨点头,也没有说什么,只让陆柏到时候过去跟何照玉说声抱歉,等他考完乡试,再过去看看何照玉。
说是这样说,陆杨在房里休息了会后,趁着陆柏不在,便去了一趟何照玉那。
他站在离何照玉房门有些远的地方,见周围没人,才稍微走近了些。
“照玉兄,你还好吗?”
房中的何照玉愣了愣,听出是陆杨的声音后,他也没有走过去,只是从床上坐了起来,他清了清嗓子,才笑道:“为方兄莫担心,我就是有点不舒服而已,过几天就好了。”
话刚说完,何照玉便连打了几个喷嚏。
陆杨在外面听得一清二楚,不止是打喷嚏,何照玉的嗓音也很是沙哑,真是感冒了。
古代不像现代,吃点感冒药就能好。
陆杨也没有什么办法,让何照玉好好听大夫的话吃药,又说了句多喝热水,多多歇息后,便被何照玉催着回去了。
知道何照玉的症状不算严重,陆杨心里也松了口气。
晚饭是在房里吃的,如今号舍那里得风寒的人多,陆杨几人也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被传染,干脆大家面也没见,连去考场都是分开的。
陆杨进场得早,到了号舍里便连忙趁着人少把号舍擦了一遍。
因着不知道这号舍的前主人有没有得风寒。
陆杨冷静地用油布把三面墙都遮挡了起来,有没有用不知道,但至少他心安了不少。
外面飘着绵绵细雨。
陆杨刚开始没有弄油布,打算再通会风,等人稍微多了起来时,才把门口的油布挂好。
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五道。
题目很长,陆杨看过一遍后,便知道了题目主要是问些什么。
一是问民心所向,二是问招贤纳士的标准,三是问军中士兵粮草不足问题,四是问教育,五是问军中赏罚治理问题。
陆杨又看了两遍题目,结合如今靖朝的局势,想了想,便开始动笔。
想要得到民心,那便要解决百姓们在意的事情。
轻徭薄赋,修德省刑,只要做到这些,民心所向也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陆杨低垂眼帘,一字一字地把自己想到的东西写上去。
招贤纳士这问题陆杨也不是第一次做了,答案都差不多,写起来倒是顺畅。
乡试考生多,三场下来的答卷有多少可想而知。
考官阅卷能仔细看的也就是第一场的答卷。
所以大多数考生会把第一场的答卷答得像朵花一样。
再者乡试一考考几天,来来回回的,折腾的不止是考生们的身体,还有考生们的精神。
后面两场的答题质量不管如何都会跟第一场的差距明显。
陆杨却是不一样,他不止要第一场答得好,后面的也要答得漂亮。
无战时士兵过多,导致粮草不足,那就实行民兵制。
耕不忘战,战不忘耕,以耕备战,以战护耕,缓粮草不足之问题。
关于教育,陆杨倒是提出了免费实行小学教育。
让适龄儿童入学识字,学规矩,懂礼义,降低识字的成本,提高国民素质。
关于军中赏罚治理,利益不及大众,会起祸乱,埋祸根。
赏罚分明,从上到下,该立威时立威,该奖赏时奖赏,严肃军纪,以达到治军有方。
陆杨写得投入时,就不会让肚子饿影响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