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的恩惠,如何比得上造福人类,流芳百世。
于是,也才有了无数医者,齐聚一堂的画面。
由于提前准备的很充分,在明教实施了一段时间的善举过后,就有很多大夫慕名前来。
原因是在他们那边,也发现了“时行感冒”的迹象,他们有些应付不过来了。
“时行感冒”,属“疫疠”、“瘟疫”、“风温”等范畴,是由四时不正之气、天行疫病之气入侵,所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
发病多与气候突变、寒温失常有关;
又与人体的正气强弱有关,如果起居不慎、寒温不调、过度劳累等,均可使人体抵抗力减弱而发病。
如果及时延医问药,调理得当,也就无事;可如果拖得久了,甚至有可能会酿成伤寒,这可就要了人老命了!
“时行感冒”和“伤寒”,终究还是有着大区别的,“时行感冒”普通大夫可治,“伤寒”却难了。
因为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作了第一部,以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伤寒杂病论》。
可惜,受限于书籍的材质和战乱,《伤寒杂病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却在民间广为流传。
晋朝王叔和等太医,收集民间抄本整理校勘,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终于让此书重见天日。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南北朝名医陶弘景曾说:“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
现而今,系统的辩证、论证,都是得自此书。
随着到场的大夫越聚越多,争论、辩证也就越来越多,争论不休,意见始终是难以统一。
这个时候,只需要一个德高望重,受人尊崇的前辈,提纲挈领,就有可能撬动医家的进步和发展。
也就有了,翻云魔君下帖子邀请怪老子的举措。
怪老子也无从拒绝,更不会拒绝。
他虽然脾气古怪,可那终究是对江湖中人,对百姓和同行,他可不是那副嘴脸。
只要他点头了,定下来了研究方向,自然而然,其他的人也不会有任何的异议。
现在讨论的,主要就是温病学的卫分证和气分证。
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温病的发热、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身酸软疼痛、咳嗽、食欲下降等。
由于同一时间的“时行感冒”,表现的症状大多相似,辨证时的类型,也就相差不多。
所以,基本上可以用同一个处方治疗,而在这之前,明教就是这么干的。
很显然,效果是有的,却还不太好!
因为这些方子,还不够经典,不够精准,流传度也不够广,还没有在各种温病的卫分证、气分证的实践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说白了,就是还有很大的进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