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四章 屯田制(1 / 2)

廉颇望向赵括深邃的目光,一眼便知赵括想要借他的口,说出其真实的想法。

于是出列拱手道:“回禀大将军,依老夫之见,武安君驻守渑池,对长平仍是虎视眈眈,若是轻易撤兵,恐再起战端,故,赵王之命不可不从,长平亦不可不守,望大将军三思。”

廉颇说完,所有人沉默下来。

表面上看,廉颇给出的建议好像模棱两可,但实际上却是个绝佳的办法。

许久,赵牧思索着说道:“大王身在邯郸,又如何能洞悉长平之危,依我看来,若就此回朝,定会收回兵权,如此,武安君之威何人能敌?”

赵括点点头,却看向站在下首一言不发的乐毅。

“望诸君,你有何看法?”

乐毅身为曾经五国伐齐的大元帅,自然有其独到的见解,赵括倒很想听听。

严格上讲,乐毅刚刚赢得了一场大战的首功,其实是更愿意尽早归朝,也好接受封赏,以此来肯定自己的战功。

可是一切虚名对乐毅来说,竟显得微不足道。

只见他拱手道:“吾只不过是大将军麾下战将,一切但凭大将军调遣,不敢妄言。”

好一个乐毅,此刻只想着上阵杀敌,竟然对功名利禄根本不放在眼里。

“好。”

听完乐毅所说,赵括已然有了自己的答案。

于是站起身,言道:“吾意已决,明日回朝!”

赵括的话刚一说完,所有人都愣了一下,不由地瞪大眼睛看着赵括,实在不敢相信,思虑良久竟是这样的决定。

赵括看着众人,嘴角微掀,遂又道:“不过长平之事还要拜托诸位,待我回邯郸之后,定向大王替大伙邀功。”

听赵括一说,众人这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这么来的话就对了,赵括的态度已经很明确,封赏可以,但兵权是不会交出的。

廉颇欣然道:“老夫愿随大将军一同还朝。”

赵括笑着点了点头,表示默许。

“在我与老将军还朝之日,大军即由望诸君掌管,诸位就拜托了。”

乐毅率先在赵括面前拜下:“吾等遵命!”

“那就此商定,尔等先退下,各司其职整顿军务。”

“喏。”

……

大战之后的长平一片萧条,战后的恢复虽然缓慢,却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早会结束,赵括带着廉颇和乐毅赵牧等人前往城楼各处视察修缮工作。

城外远处仍矗立着数辆投石车,此刻已经偃旗息鼓,成了标志性建筑。

城楼上,秋风肆虐,吹起了赵括头上的帻巾。

“大将军,我军大部分皆是从各地招收的流民,若不能尽快让他们归还故里,恐怕会徒增粮草损耗,亦会影响生产。”

对廉颇的提醒,赵括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答道:“嗯,老将军所言极是,此去邯郸,我正在考虑此事,相信赵王之所以招我回朝,也有其因。”

廉颇望向城外,那些被赤河冲毁的良田,还有沾满秦军血液的土地,重重叹了一口气:“如今正值秋末冬初,我军粮草匮乏,若不能提前筹备,恐来年开春,又会是饿殍满地。”

的确,这是廉颇的经验之谈。

但凡有过大战之后,百姓的生活往往会变得更加困难,尤其在开春时,正值青黄不接,闹饥荒乃是常有的事,虽然令人心痛,可是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正因此,往往诸侯们之间无论有再大的恩怨,都会心照不宣地避开这个时段开战,要打也得等春暖花开,地里长出庄稼后再打,起码只要地上有青草,也不至于把人给饿死。

自古以来,粮食储备,是决定国力强弱的关键,只要有粮食,天下之民都会选择来给你打工,军队自然就有了战力。

长平之战虽然胜了,但其中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

当国力强盛,就会发动战争,以此来损耗军队人数,减少军队开支。

但这一次,赵括凭一己之力,生生将赵国的战损控制在十万左右,用了短短一个月就平息了战争。

然而由于期间需要输送粮草的原因,全国各地又源源不断地涌来了数万民众。

这让长平的总人口依然维持在四十万左右,相当于和战损人数持平。

这是个不容忽视的底层逻辑,能意识到其中规律的,这天下寥寥无几。

赵括朝远处望去,沉默着任凭北风从耳边呼呼刮过。

他在想着一件事情,就算将长平的三十万平民带回邯郸,他们的命运也可想而知。

带着一身伤痕回到家中,面对着妻儿老小手中得到的赏赐又杯水车薪,农田里又一时难以长出庄稼,大部分家庭都会面临流离失所的危险。

忽然,赵括脑中灵光一现,对廉颇问道:“老将军,你可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