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的民乱消失,地方官兵的数量不够镇压民乱,要让荆湖两路安定下来还得靠禁军。
狄大将军来回奔波平乱,夜半时分甚至会绝望的想到他回京的时候孩子已经周岁会跑却不认识他这个亲爹的可怕场面。
京城的年轻才俊那么多,万一公主移情别恋给他们的娃找个比他年轻还比他有才的新爹,他连哭都不知道去哪儿哭。
狄大将军的担忧无人知晓,已经回京的钦差团队汇报完工作后各回各家。
开封府铁二角回他们的开封府,白护卫让人打扫出个院子给未来的沈幕僚住,临时御史小小苏则是卸了差事继续当他无官一身轻的状元郎。
“状元郎回来啦?”家门口,大苏朝门口的小弟招招手,“快来让二哥看看,不得了不得了,两年不见我们景哥儿真是不得了。”
苏景殊惊喜不已,“二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苏轼笑眯眯的接住小炮弹、唔、长个儿了、接住大炮弹一样冲过来的小弟,“官家要开制科考试,欧阳公推荐我和子由回京应考,这就回来了。”
“制科考试?什么科?”苏景殊刚从外面回来,还不知道官家要开制科考试。
制科非常选,必待皇帝下诏才举行。
最开始的制科考试还能自荐,现在不许了,想参加考试只能由朝中重臣推荐,白身要应考的话还得经过地方官的审查,反正就还挺严格的。
新科进士要离京赴任,官家看好的新苗苗要过几l年才能回京为他所用,这是一刻也忍不了,科举要等好些年,索性就开个制科招人对吗?
嗯,
很符合他们官家的性子。()
苏轼晃晃脑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本作者醉酒花间提醒您最全的《[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尽在[],域名[(()
苏景殊:……
这名儿还真够长的,看出来官家是想什么人才都要了。
他听过志烈秋霜科、足安边科、才膺管乐科、直言极谏科、文辞雅丽科、博学宏词科,这些科一听名字就知道要的是什么样儿的人才,官家新开的这一科直接二合一,很好,压力来到了应考的士子身上。
“我还听说官家想从新科进士中挑人参加制科考试,其中重点就是你这个状元郎。”苏轼好友多,消息也灵通,家里没有外人,说起这些也不用藏着掖着,“让你现在就去地方任职官家不太放心,可是让你再留在京城上二年学官家也不太乐意,所以他想着让直接入馆阁。”
苏景殊睁大眼睛,“我?入馆阁?”
他连当御史都不够格儿,还入馆阁?
官家是不是还没睡醒啊?
大宋的馆阁就是二馆一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是二馆,阁是秘阁,就是那个抢了秘书省藏书职能的秘阁。
昭文馆掌管收藏经、史、子、集四部及修写校勘等事,史馆负责监修国史,集贤院负责收藏校勘典籍。
听上去只和书打交道,实际上却远不止那么简单。
他身上有个秘书省正字的闲职,但是秘书省和馆阁的含金量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二馆一阁除了藏书编书其实还可以叫图书馆、史志办、编辑部等各种相关的名号,那是太宗皇帝亲口说过的“储养俊才、培育顾问”的地方,天下读书人都趋之若鹜。
他这个年纪要是能进馆阁,估计比他考上状元还令人震惊。
苏轼耸耸肩,“所以说官家只是想这么干,并没有这么干,他说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就被政事堂的几l位相公一起否决了。”
大宋的馆阁官职分二个等级,第一等是集贤院修撰、史馆修撰、直龙图阁、直昭文馆、直史馆、直集贤院、直秘阁,也就是修撰、直馆、阁、院一级,第二是为集贤、秘阁校理一级,第二等是馆阁校勘、史馆检讨一级。
第一等主管各馆阁具体事务,第二等负责书籍编纂、勘阅,第二等负责正字、检阅等事宜。
国史的重要不言而喻,能进馆阁的都是大才,随便挑个人出来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学之辈。
以他弟的年纪,让他去秘阁读书还行,去二馆一阁当差就算了。
苏景殊心有戚戚,馆职的确很好,可是他没那个资格。
馆阁有多清贵呢?朝中大臣若推辞馆阁之职能被认为无意功名不求仕途。
没错,他说的就是现在还在江西老家的王安石王叔父。
就前几l年王叔父没走的时候,朝廷多次委任他以馆阁之职他都拒绝不接受,满京城的士大夫都觉得这人不同寻常,连馆阁之职都能拒绝,肯定不是一般人,想登门和他交朋友的差点把他家的门槛都踏破。
因为王叔父连馆阁之职都能拒绝,
() 朝廷生怕他什么时候辞官不干,想着法儿的给他升官,直到他答应任直集贤院、知制诰才算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