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女生耽美>带着仓库闯古代> 第六百一十章 全方位压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一十章 全方位压制(1 / 2)

陈胜之所以有信心打赢这场仗,不仅依仗着大凉军装备的钢枪和大炮。也因为大凉帝国的后勤保障给力。

东北地区长达半年的冬季是南方人的噩梦。但对一直生活在北方的扶余人来说,也是收获的季节。

这个时期,动物为了防寒,长了一身又密又厚的毛,正是皮子最好的时候。

扶余人不怕冷。或者说,他们的防寒装备好。

大皮袄,大皮裤,再加上塞了靰鞡草的鹿皮靴。可以让他们在雪原上连续奔跑一整天也不会冷。如果追踪猎物晚上也不能回来,他们就会用几根木头架成一个锥形的马架子,将毛皮或者桦树皮围在架子外,在里面生上一堆火,就可以过夜。

相比之下,大梁朝的人,只有平民百姓才穿短衣裤子。有钱人家或者有身份的,都穿袍子,裙子。虽然好看,但两条光腿却不抗冻。

陈长生创立大凉帝国之后 ,对服装也施行了改革。

基本上全国上下,都是现代样式的衣裳裤子鞋袜。这样既保暖,又省布料,也适合战斗和劳动。只有节日,才穿传统的汉服。

西域和匈奴游牧地区那边,更不用说,人家自己有胡服,那就随他们去。

但有一点值得说一句。陈长生征服西域诸国,让他们提供的并不是葡萄干,哈密瓜,和牛肉干,羊肉串,而是棉花。

陈长生让西域诸国大规模种植棉花这种作物,然后将棉花纺成棉纱,作为战略物资运到大凉全国去。

新疆地区的棉花质量是全球数一数二的。

棉花不仅能纺成棉布,做成衣服,毛巾等物,也能制成棉衣棉鞋棉被,最重要的是,大凉帝国的军工产业需要大量的硝化棉来制作枪炮的弹药。

这才是西域地区对大凉帝国的价值所在。

至于蒙古高原上生活的游牧民族,他们有羊皮袄,用的棉织品就少。

而对于幽州这样寒冷的地方。

对棉花的需求尤其多。

为了保证辽东地区军民的生活,使住在那里的人不在惧怕寒冷,一门心思往关内跑,陈长生更是把劳保服装和军服都做到位了。在幽州和蓟州都开设了被服厂。

像陈钊他们刚去就发一身棉袄棉裤胶皮鞋或者皮靴,外加棉大衣或皮大衣,那都已经成了幽州军民冬季的标配。

而在此前,或者此后上千年,被发配到“宁古塔”的人还为那里寒冷而叫苦不迭。其实宁古塔的纬度并不高,和扶余人的都城长春差不多,只是他们的衣物不行。

罪犯和普通百姓穿的是“牛衣”,冬季给牛御寒的麻布。

而且,那时候房子也不行,那能不冷吗?

陈长生结合东北地区当地实际情况,曾设计出一种房子。这种房子也叫木刻楞。

木刻楞就地取材,砍伐东北地区盛产的林木,用两层木头垒砌搭建成墙,中间填上苔藓,野草,房顶也用整根的木头铺就,之后再在上面起脊,盖上瓦片。房子里用铁炉子取暖做饭,又结实又缓和。

而之前辽东北部的人,除了盖传统的砖房,就是土坯房,茂草盖顶,有些穷困人,直接住地窨子。

也就是在地下挖一个一米左右的深坑,再在上面搭盖子,住这种半地穴式的房子。

事实上,这种居住方式是跟扶余人学的。

后来李牧率军驻扎幽州,又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冀州某些地区的样式,盖了大量的砖瓦结构的新式房子。

这种房子地基和墙面是用砖石盖成,窗户以上用木头或土坯搭建,屋子面南背北开门,可以防止冬季北方冷空气灌入屋内。屋内东西两面大炕,中间是火炉和过道。这样的房子,既有南方的宽敞明亮,也可烧火炕取暖度过严寒。而且一个屋子可以住很多人。

这也是一种结合了实际情况的居住方面的进步。

而此时的扶余人,绝大多数人,依旧住着地窨子。

另一平行空间里,北宋时著名的靖康之耻,被挟裹到长春附近的宋钦宗,宋徽宗父子,住的就是这种地窨子。这都是几百年后的事情了。

地窨子保暖是保暖,但夏天潮,而且采光不好,排水也不行。

所以,大凉帝国此时的文明程度在全方位的超越扶余国。

在军事方面,陈胜的幽州军也是独树一帜的。

因为所辖地区多山川大河,另外东北开发程度很低。所以大兵团作战的几率很少。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小队出动。

这个时候,枪炮弹药的供应就不怎么及时了。所以,幽州军不仅配备枪支,还装备着成套的冷兵器。

远了,用枪打。近了,或者弹药没了,那就拔刀肉搏。

另外,陈胜也着重于骑兵的培养训练。

幽州军两万多人,倒有一万多是骑兵。

幽州军又吸纳了很多匈奴,东胡等北方部族的人,短兵相接的战斗能力也很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