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女生耽美>重生:我的80年代> 第95章 姑奶奶你别血口喷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章 姑奶奶你别血口喷人(1 / 2)

十二月下旬。

各大报纸都在报道三中全会的消息,然而人报,却在头版上,刊登了一篇名为《论住房问题与自建房的合理性》的文章。

署名:北大经济系学生。

这个名头,源自胡继伟和陈岱荪的一番电话沟通。

胡继伟想要一个权威署名,陈岱荪给不了,合计之后,干脆用这个。

文章一见报,引发轩然大波。

全会通过好些个重要议题,但具体要怎么走,人民群众尚处于两眼一抹黑的状态。

诶!

就在这时,房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行一步。

成为大家广泛讨论的话题。

燕园三角地里,不仅原刊报纸早已张贴着,周围还贴满了就此事展开的……声援文章。

少有两张充斥质疑的论调,往往刚贴上去,就被人炮轰得一无是处。

几乎所有学生都与有荣焉。

这可是他们北大的功绩!

燕园中,竟有学生以一己之力,或将改变这个国家解决住房问题的进程!

恐怖如斯!

没错,不仅学生们这样想,民众们也一样,一时间无数目光聚焦于北大经济系。

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如果这件事早几个月发生,那么1978年,报考北大经济系的考生,只怕要翻出百倍!

但这个吓死人不偿命的殊荣,某人是绝不敢认领的。

他心里很有b数,他算个der啊。

没有上面推动,这篇文章屁都不是。

一切照旧,管他外面风云诡谲。

李建昆不知道的是,如果他没有做这件事,一年后,1981年1月,有个叫苏兴的经济学家,回到《红旗》杂志担任经济部主任,也会发表一篇文章:

《怎样使住宅问题解决得快些》。

内容跟他大差不差,同样是从马克思经济学中找的依据。

得出的观点,不能说一毛一样,简直无二。

瞧,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

但该说不说,李建昆同志,确实以一根导火索,点燃了我国房改的进程,比前世快一整年。

所以许多东西也变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正好大方针不缺,但上上下下其实都挺迷茫,不知该从哪里着手。

嚯!

房改的理论困境,轰然破除!

能干的事这不就来了?

上面立马启动程序,生怕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般,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房改一下进入序章。

——

燕园里波涛席卷。

你猜怎么着?

还真不缺聪明人。

北大经济系学生现在是有不少人,但多半都是今秋刚入校的新生,他们有这能耐?

排除他们后,那就好定位多了。

老生的名字一张纸就能列出来,还有四头熊猫呢!是了,高考恢复后的

皆是各省状元!

如果计算概率的话,你说谁的“嫌疑”最大?

这几天,老有人来307寝室闲逛,美其名曰联络感情,实则就是刺探军情。

李建昆没事人样,死忍了一个礼拜,今儿在报纸上看到计划启动大规模房改试点的新闻后,喜上眉梢,立马遁走。

颠了!

直奔东升街道办事处。

“咚咚!”

主任办公室,房门没关。

李建昆屁颠屁颠走进,笑呵呵道:“周主任,我又来了,听说有好消息?”

周慧芳笑骂,“还不是你们北大搞……诶?小李,伱不是就学经济的?该不会是你吧!”

“怎么可能!我哪有这本事。”

李建昆瞪着眼睛,凑近过去,弯腰,神秘兮兮道:“主任,实不相瞒,其实我知道是谁,但那家伙死不承认,也是没辙。”

“谁啊?”

姑奶奶就爱听这些八卦。

“叫胡自强。主任,您可别出去乱说哈,毕竟人压根没承认!”

“害,晓得了晓得了,我是那种多嘴的人吗?”

今儿这嗑,好唠不少,李建昆拉开椅子坐下。

“周主任,报纸看了吗,上面都准备搞大规模试点了?”

“嗯,然后呢。”

“主任,您老就别逗我了,我的那点小心思,您还不知道。就那小房子。”

“呵,小房子,小房子你倒是自己去盖啊,找我干嘛?”

周慧芳丢给他一个大白眼。

其实农村在宅基地上盖房,建国以来就允许,海淀这边,除了海淀小镇外,这年头其他地方跟农村也差不多。

你在自家的宅基地上,盖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