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女生耽美>代晋> 第一二六章 焦头烂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二六章 焦头烂额(1 / 2)

新年一晃而过,转眼二十多天过去。

这段时间,李徽忙的可谓是焦头烂额,一天也没闲着。

首先,居巢县的局面发展的有些出乎李徽的意料之外。年后,北边来的流民越来越多,拖儿带女的络绎不绝。

这些人里边有一部分是之前从燕国南下逃难的流民,他们也不知从何种渠道听闻居巢县实行土断入籍,并且允许占田垦荒安置,便陆续的赶来。

而另一些则是从寿春一带往南逃下来的。根据他们的描述,袁真确实已经起兵叛乱,站在占据寿春城一带。这些百姓有的是不肯成为叛贼的子民所以逃跑,有的则是因为袁真父子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朝廷的围剿,所以大肆拉壮丁入军,搞得民不聊生。所以他们不得不逃出来。

这倒是说明王牧之之前对李徽说的话是真的,王牧之没有骗自己。

面对着大批流民涌入的情形,周澈觉得,需要加以控制,否则小小的居巢县怕是吃不消,安置不了这么多流民。

但李徽的态度是,不管是哪里来的流民,既然到了居巢县,那便全部收留。愿意留下来的,便给予入籍,允许他们在此安居。

李徽告诉周澈,百姓们抱着希望来到居巢县,就是奔着一个活路。居巢县不接受他们,他们的命运便堪忧了。

周澈自己也是从北边来的,知道流民们的痛苦。他只是怕到最后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罢了。听李徽这么说,便也不再多言。

所以,在年后的半个月时间里,居巢县城中又多了近两千流民。加之陆续回归的外逃的居巢县百姓,整个居巢县的人口已经高达两万余人。而小小的居巢县城里也挤了一万多人了。

街头上人满为患,到处是无家可归的百姓,挤在巷子里,街角避风处,到处乞讨游荡,造成了城中治安的压力和百姓的恐慌。

年前,城中居民响应县令号召,纷纷接纳流民入住。还帮忙给他们在北城盖房子。但现在又来了这么多,本地百姓们也无法再吸纳他们了,反而感到了惶恐。

郑老丈的茶铺正月初九还发生过被人哄抢的事件,一群饿疯了的流民冲进店里,将吃的席卷一空,任命百姓们打骂也不管,径自往嘴巴里塞。郑老丈跑来县衙见李徽,请李县令像个办法,不然大伙儿都不敢开店了。

李徽当然在积极的想办法,除了命周澈加强治安巡查之外,还命人加紧在北城搭了许多草席棚子,让流民暂时居住下来。每天定时给予粥饭施舍,让这些流民先稳定下来。

这虽然走了之前的老路,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流民们无处可去,只能留在城里。让他们四处游荡自然是不成的,只能先暂时圈养看管起来,慢慢的安置他们。一下子涌入这么多百姓,神仙也难办。

周澈神经紧张之极,每天带着手下人巡视县城,就怕出什么漏子。手头的人手已经极大的不足。为了维持局面,李徽让他在流民之中招募人手帮忙。没想到周澈一下子便招募了上百名青壮。

居巢县一个小小的县衙是不允许有这么多的人手的,县尉手下最多四五十名县兵。衙门里最多十几个差役和几名狱卒。招募这么多人,那是不成的。这岂不是成了流民帅了么

李徽想了个法子,给这百多流民取了个叫‘义民团’的名号,名义上是流民百姓自己组织起来,平素盖房子,协助发放饭食物资,晚上巡夜协助治安的人员。全权听从县令的调配,纯属热心肠帮忙性质。

有了这些措施,整个居巢县的局面才逐渐的安稳下来。正月十五之后,来的流民也变少了许多。事态才逐渐的安定了下来。

但是李徽心里清楚的很,这种情形其实难以维持太久。流民的安置绝非是搭个窝棚让他们存身,他们需要土地,需要房舍,需要耕种,自给自足,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定。

现在自己手头还有些粮食物资,勉强可以支撑,让他们不至于饿死冻死。但是再过两个月,所有的物资粮食都会耗尽,到那时春荒发生,一旦发生饥荒,便将有大麻烦。

所以,自己一定要赶紧想办法真正的解决的问题。

正月十五之后,李徽开始在县域内四处巡查,寻找能够开垦耕种的荒地,为此,他甚至错过了正月十七抵达的他正式任命为县令的官凭。

李徽知道,必须要尽快安置百姓,为他们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定居下来开垦耕种。

然而,五六天的时间里,李徽几乎跑遍了居巢县全境,却失望的发现事情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居巢县的荒芜土地虽然不少,但是大多数无主荒地都无法开垦耕种。

居巢县境除了焦湖这个大湖之外,还有大量的丘陵山地。而丘陵山地无法开垦,灌溉都成问题,且土地贫瘠的很。种植些杂粮倒是可以,那也得靠天收,是保证不了百姓的吃饭问题的。

而肥沃且便于灌溉的大片荒地也不是没有,但那是位于焦湖堤坝沿岸圩区的大片荒滩。这些地方虽然水口好,土地也肥沃,但却是洪涝频发之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