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6章 有国被灭(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有国被灭(2)(1 / 2)

邾庄公更怒了,已经到了吹胡子瞪眼睛,头发竖直,恨不得杀个人才能解气的程度。满腔怒火无处发泄,他暴跳如雷,辗转难眠,一下子从床上蹦下来。正值寒冬九月,室内的炉子正燃着熊熊炭火,他的两脚同时踩到,严重烧伤。不久,由于伤口溃烂病情恶化,感染而死。

临死前,邾庄公下了一道残忍的命令——随葬战车五辆,五个人殉葬。就这样,五条鲜活的生命因为他的一时之气被迫留在冰冷的墓地。

除此之外,邾庄公在位时,也发生了大夫献邑之事——大夫快逃亡鲁国、大夫黑肱奔鲁并献滥邑。

爷爷、父亲不成器,到了孙子邾隐公,不仅不思量为何国土越来越小,上下离心,国力削弱,反而破罐子破摔,愈加荒淫放纵。终于,大好河山拱手让人。

看到此处,终于明白,国家之所以衰败,原因一定在内部。企图把锅甩给他国,完全是转移矛盾掩盖真相,是统治者为自己的无能寻找的借口。

鲁国想扩张领土没错,这个时候各诸侯国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并非鲁国独树一帜。两国军事实力相近,若是狭路相逢,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为何鲁国却能兵不血刃长驱直入轻取邾国?

明明是君王的出身,却只有米虫的追求,难怪大好江山会被作践成这般模样。所以,邾隐公沦为阶下囚是咎由自取。

据史料记载,某一年,鲁国和邾国发生冲突。邾国这边,只有三十三名官吏参加战斗,直至战死。百姓要么纷纷逃窜,要么隔岸观火,无动于衷。

由此可见,普通民众对这个国家这位国君已经仇恨漠视到何种境地?任自己的国土被人侵占,他们都懒得伸手保卫自己的家园。估计他们可能还在想,让入侵者来得更猛烈些吧,说不定新来的主子比现任的仁慈。赶紧打吧,把国君连同他的狗奴才全部消灭,我们要迎立一个知礼仁政的国君。

也不知是幸或不幸,暴虐无道的国度,仍有忠臣力挽狂澜,苦苦支撑。偏偏他们又聪明机伶,擅长辞令,长于鉴貌辨色,凭三寸之舌就把对方说得热血膨胀,誓要伸出援手。

两个实力有差距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通常要借助第三方——某一个大国从中协调。当然,也有不知天高地厚者,企图以弱胜强,以寡胜众,悍然与大国翻脸,就是要与强国一决高下。

曹国便是如此。

曹国是姬姓国,伯爵,开国国君乃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建都陶丘,疆域辖今山东省西南部。

曹国的疆域虽不大,地理位置却很重要。以它为中心,西北是卫,西南是郑,鲁居东北,宋在东南。可说是居于要冲,地处诸侯往来必经之地。因为这层关系,曹国的经济一度很亮眼。

西周时期,曹与鲁同为庇护周王室的东方姬姓国,与晋、卫、郑,同列十二诸侯国。随着大国争霸浪潮的崛起,曹国也跟其它中小诸侯一样,成为大国的追随者。

齐国率先崛起,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曹国和宋国同是齐国的盟国,和平共处,听命于齐国。

齐桓公病重,五位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齐国一片混乱,公子们忙着相互攻打,根本无心理会桓公的死活。最终,一代霸主齐桓公活活被饿死。尸体被闲置六十七天后,尸虫从尸体上爬了出来,才有人留意到他已死去多日。

第二年年初,终于决出胜负——公子无亏成为新立国君, 这时,桓公才被入土下葬。

公子昭本是齐桓公认定的太子,虽有名份,奈何战场失利,只得交出君位。争储失利的他逃到宋国,向宋襄公求救。宋国并非大国,只是跟郑国实力相当的第二梯队诸侯国。只因齐桓公死前曾委托宋襄公照顾太子,宋襄公曾许下承诺,不得已只得不遗余力帮助太子昭返回齐国即位。

仅凭宋国一国之力,根本无法跟齐国的兵力抗衡。于是,宋襄公向昔日的齐国盟国广撒英雄帖,邀请各国诸侯发兵,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接替君位。

宋国只是中等诸侯,国力不强,相应的,号召力也不大。郑国跟他平起平坐,懒得理会。鲁国呢,对宋国也是瞧不上眼。最终,只有卫国、曹国、邾国派了些人马来,略表心意。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宋襄公亲自率领本国大军,连同三国军士向齐国进发。

听到诸侯联军望齐而来,齐国上下顿时慌乱起来。

首先,公子昭是先君所立,由他继承君位有合法性。再者,形格势禁,宋国君主竟然亲自带兵,可见是有备而来。他们判断,诸侯国肯定派了不少精兵强将,思及此,更是乱了手脚。

再有,管仲病重时一直提醒齐桓公要严加防范三个阴毒小人——竖刁、易牙、开方,齐桓公却抛之脑后。齐桓公病危,正是他们联同公子无亏作乱。可以说,没有他们兴风作浪,君位顺利交接,就不会引来大兵。

国人本就痛恨他们,此时唯一想到的就是如何避免交兵。于是,他们选择把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