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1章 见闻(2 / 4)

,再次游历农村,看到的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表面看田税增多了,但苛捐杂税全部废除,百姓缴纳的总体赋税变少了。

“新政好啊,老百姓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朝廷对咱们老百姓真是太好了。”

丁:“徐家……就是魏国公府在卖地呢,整整七万亩,就只留下四千亩,其余全卖了。”

百姓们不知道的是,将棉布运送到县城,价格会比商贩收购价高出五成左右。

他们就已经开始卖地了。

他不明白,这么明显的危害,朝廷就看不到?

不过他并没有就此反对,而是采取观望的态度。

南方承平已久,更加的富庶,百姓多关注赚钱、关注文教。

北方更加破败,百姓的日子但凡有所改善,就会非常感激国家。

这也同样是地域差异造成的。

以至于现在朝廷放宽了人身限制,百姓依然不敢走出去。

但他不敢。

二来是当初毕竟得罪过对方,别人不追究就算了,自己哪还有脸去别人身前转悠。

老师和陈景恪关系莫逆,有这层关系,自己在主动道歉,想来对方会原谅自己的。

但深入了解之后他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如此大才,自己竟然为了利益去针对。

再次让他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差异。

叶云流就将此事告诉了当地百姓。

北方的经济比较单一,就是靠农业,且面临草原边患,自然更关注政治和农垦。

“嘿嘿……太子太孙都是贤君,咱们百姓至少能过百年的好日子啊。”

也因此,叶兑对于曾经当了儒家帮凶,针对陈景恪的事情,充满了懊悔。

“现在我们没看懂,可能是因为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

长此以往,恐怕南北之争会愈演愈烈,不利于大明的长治久安。

然后嫌弃的道:“文官……哼,读书人最没良心。”

让他对新政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而且他发现,北方百姓普遍更加忠于朝廷。

“不只是徐家,隔壁乡的汤家、冯家……好几十家都在分家卖地。”

可以说,叶兑把一切都提前给他规划好了。

越说众人就越是兴奋。

他对叶云流的解释是:“从既往的政策来看,朝廷是有全盘计划的。”

就在他陷入头脑风暴的时候,壮汉丁路过喊道:

“你们怎么还在这闲聊呢,快去看热闹去吧。”

当初支持陈友谅的省份,赋税也很正常啊,为何就支持张士诚的地方赋税重?

他问过好几个人,得到的回答大多都是,皇帝更痛恨张士诚。

南方就不一样了,大大小小的势力打击了好几遍,百姓心中有所不满是很正常的。

北方动乱数百年,早已破败不堪,更没有什么宗族势力。

对于当前的生活,不论南北方的百姓,普遍都很满意。

少年正是游历天下增长见闻的叶云流。

丙更加的疑惑了:“阶……阶梯性收税……不是把大户都得罪了吗?好好的朝廷为啥要这么做?”

这一点,从他们对新政的态度就能看的出来。

叶云流继续说道:“朝廷限制大户只能有一千亩地,他们还会挖空心思去抢夺百姓的土地吗?”

丙明显不信的道:“咋可能,他们家可都是上好的良田,水渠都修到田头的,怎么可能卖。”

普通百姓不会问那么多缘由,他们只知道现在布匹很值钱,价格比以前贵了一倍还多。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真实写照。

进入村子里面,到处都是织布机的声音。

学问确实很深厚,但带着一股浓浓的腐朽味儿。

实在是晚节不保啊。

北方施行的很好的政策,到了南方就不一定适用。

但他的曾祖父叶兑却是新政的坚定拥护者。

甲:“有什么热闹?”

这一切无不说明,他们对朝廷非常满意,相信通过努力能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

赚取的钱财,可以供一家的开销。

百姓习惯了被束缚在当地,几十里外的县城,对他们来说就是另一个世界。

如果统治者不了解这些,在制定政策时候不加以考虑,很容易出现问题。

他不明白,同样是一个国家,为何税率不一样?

叶兑的解释是,因为这里的百姓当年支持张士诚,这是对他们的惩罚。

众人一脸疑惑。

叶云流其实也有同样的想法,太子太孙都有贤名,大明盛世可期。

南方人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