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28 章 各行祖师av(1 / 10)

【要治沙就要弄清楚黄河为什么会卷泥沙而下?而黄河又是从何而来?

李白大大讲: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我们从气象学来看他说得非常对,水蒸发后遇冷结成冰,经大气循环从冰变雪落于高原之上,当气温回暖时冰雪融化成水,汇聚成河奔流到海。

嗯,李白一句话就总结了如此复杂的科学,厉害!】

李白抬头露出一张迷茫脸:啊?他的诗还有这个意思吗?

【但从地理学看黄河从青藏高原而来。

它自西向东分流九个省自治区,穿过山地、平原丘陵,呈‘几’字形嵌在华夏大地上】

天幕贴出一张简陋的舆图,朱棣望着舆图上标注,‘几’起点在青海,字体转折处‘乁’点出河口,最后‘乚’横线中间点出桃花峪。

他嘴角上扬赞道:后人还挺细心。

【我们根据黄河地形、地貌、水文等因素,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段:

上游:巴颜喀拉山(青海)——河口(内蒙古)

地势特点:峡谷多、河道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中游:河口(内蒙古)——桃花峪(河南)

地势特点:经黄土高原、河谷深切河道又弯窄,逼得河流湍急;

下游:桃花峪(河南)——从天津注入渤海;

地势特点:平原无崎岖,河道宽浅加之河床抬高让水流散乱,难以汇集东流】

秦始皇微微皱眉,凝思几许正欲说话,就听得底下博士细声讨论。

他语气平缓地开口:“有话直言。”

说小话被陛下逮到的齐地儒家博士激动启奏:“臣建议把后人分段法附着于尚书.禹贡篇中,书中有从大河所经之处记载却不如后人详细。”

禹贡篇是圣人大禹据山川地形所写,里面便点出大河首尾通径之处:大河源头为积石,然后一路流向龙门,南到华阴再往东就到了底柱、孟津...最后汇于海。

如今大河与后世黄河河道全然不同,要将大河分段地势记于‘禹贡’中,朝廷就要派人走访大河源尾,历经数年方见成效。

秦始皇明博士立功之心,但...事有轻重缓急,如今大秦暂不用为大河烦忧。

他扫过天幕淡淡道:“可,但勘探地势之事日后再行计较。”

当然有人自行前往他亦不会拒绝,记山川之势,自古有之。

否则他也不会知道后世大河源头比大禹时期的积石(青海循化县)还要远些。

【以上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大力查勘整个黄河流域后得出的结论,分段后咱们就能根据水利特点进行全面统筹针对整治。

自黄河划分成功后,其他大江大河也是依地理、水利、生态等因素来划分河段,统筹分段进行保护治理。

如淮河按照河道走势,其水势上游来水快,中游行洪慢,下游洪水出不去,被勘察

队形容:‘上游站着被水冲,中游躺着水里游,下游原地打转不能走’,最后得出对淮河进行‘蓄泄兼筹’的防洪对策。

而黄河的特点是什么呢?

上游雪山草原,中游千沟万壑,下游田畴连绵。

这套总结及划分涉及水生态、水环境、地质等方面,可以说我们治黄河是动员了能动员的力量!】

武则天一愣:黄河水利委员会?这是专管专立?

她撑着头几番思索分段总结,未了笑道:“后人这套法子不错,大唐可学之。”

【在治理黄河方面我们比老祖宗更有野心,也更为大胆。

对于黄河,老祖宗限于工具及认知,对治河要求是:黄河大大,我帮你把水河泥送走,你乖乖地跟我走,别闹啊!

我们呢?治理黄河的同时,不仅要黄河水发电、灌溉,还要搞个南水北调工程!

做人嘛!就是要有野心!

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利必尽兴、害必根除!】

望着天幕上黄河搂住长江表示:咱哥俩好,你给我点水怎么了?

朱元璋深深疑惑:何为南北水调?

正在与太子分吃糕点的朱棣头也不抬:“会不会指京杭大运河啊?”

京杭大运河不也是南北沟通?

听到他如蠢蛋似的回答,朱元璋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南北水调真有那么简单,后人不会直接说京杭大运河?

【所以我们治黄河始就是放眼于全局,着手水资源、泥沙、防洪、水生态及水环境等多方面统筹治理。

简单讲就是:不管上游下游,我们统一治理,把整个黄河流域作为治理对象!

所以自1950年起,咱们一支支勘察队就不断奔赴整个黄河流域,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考察。

1.勘测黄河主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