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女生耽美>清穿之以己之魂换心想事成> 第12章 胤禛嫡福晋乌拉那拉氏1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胤禛嫡福晋乌拉那拉氏10(1 / 2)

二哥成婚的那一年,国家迎来了一桩历史性的大事——收复台湾。这一壮举不仅标志着国家版图的完整,也彰显了康熙皇帝卓越的治国才能和坚定的决心。

在三藩之乱基本平定之后,康熙皇帝高瞻远瞩,接受了福建总督姚启圣的睿智建议,决定利用郑氏集团内部纷争的契机,以武力手段收复台湾。这一决策,无疑是在国家统一的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康熙二十年(具体年份)的12月6日,朝廷正式颁布命令,明确要求施琅与姚启圣共同出征,而吴兴祚则负责后方的政务与后勤工作。然而,施琅对此却持有不同意见,他坚决反对与姚启圣同行,并三次上书请求授予他专政之权。面对施琅的坚持,康熙皇帝并未轻易妥协,而是命议政王大臣会议进行深入讨论。最终,康熙皇帝决定采纳施琅的建议,赋予他全权指挥军队的权力,以确保收复台湾的行动能够顺利进行。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施琅精心筹划,积极备战。康熙二十二年(具体年份)的7月8日,他率领着两万余名将士,乘坐着数百艘战船,浩浩荡荡地踏上了收复台湾的征途。经过激烈的战斗,施琅在澎湖之战中大获全胜,击败了郑军的一万两千余人,迫使剩余的郑军狼狈逃回台湾本岛。

而在此之前,康熙二十一年的夏天,康熙大帝已经展现出了他非凡的决断力和领导力。他排除朝廷内的种种干扰和阻力,毅然决定任命降将施琅为福建水师总提督,与福建总督姚启圣共同筹划谋取台湾的策略。两位重臣受命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军务整顿和备战工作中去。他们制造战舰、练兵选将、侦察敌情、探测航道,为收复台湾的行动做了充分的准备。

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的六月十四日,施琅率领着清军水师的两万余人、二百多艘战舰,直逼澎湖岛。各战舰的风帆上均书写着主将的姓名,以便于指挥联络和协同作战。而郑军方面也毫不示弱,他们同样拥有二百多艘战舰和近两万人的军队,在数量上与清军旗鼓相当。

然而,在激烈的战斗中,清军凭借着英勇的斗志和精湛的战术,逐渐占据了上风。六月二十二日,清军对澎湖本岛发起了强攻。施琅将水师兵分三路,以总兵陈蟒和董义为左右翼,各率战舰五十艘分别进攻鸡笼屿和牛心湾以作牵制;而他本人则亲自率领战舰百余艘作为中路直攻娘妈宫(今澎湖本岛西北角)。经过一番激战,清军终于击毁了郑军的一百九十艘战舰并歼灭了其主力一万二千余人。同时,还迫使郑军四千二百余人投降。郑军主帅刘国轩见大势已去只能带着残军狼狈逃回台湾本岛。

台湾内部的震动可想而知。刘国轩等将领深知大势已去纷纷力主投降。康熙大帝则乘胜追击降旨招降。七月十五日台湾地方当局终于派人献上地图名册和投降书正式向清朝投降。八月十三日施琅率领清军顺利登陆台湾岛并开始了对台湾的统治和治理工作。

为了巩固对台湾的统治和治理工作清廷采纳了施琅的建议在台湾设立了县、府、巡道等行政机构并派遣军队驻守加强了对台湾的统治力度。从此结束了由郑成功起历经郑氏家族三代为期二十余年的偏安局面。康熙大帝终于实现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盛世梦想为国家的繁荣和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康熙皇帝在成功平定三藩之乱后的第二年,毅然踏上了前往关东的东巡之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深入了解黑龙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当时迫在眉睫的沙俄侵略问题,精心策划并实施了数项关键性的战略举措。

首先,康熙帝高度重视情报收集与防御布局,他亲自下令加强侦察与封锁力度。他派遣副都统郎坦、彭春及萨布素等将领,率领精锐士兵百余名,以捕鹿为掩护,巧妙渡过黑龙江,深入敌后,详细侦察雅克萨城的地形地貌及俄军部署情况。同时,他还充分利用当地达斡尔、索伦等族的力量,任命其头人担任情报网络的核心,时刻监控俄军的动态变化。此外,为了彻底切断俄军的物资补给线,康熙帝严令蒙古车臣汗部断绝与沙俄的贸易往来,形成了对侵略者的有效封锁。

其次,康熙帝着眼于长远,决定在黑龙江流域加强军事驻防。他命令萨布素将军率领所部在瑷珲地区筑城永戍,并鼓励士兵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屯垦活动,既解决了驻军的粮食问题,又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开发。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清军的防御能力,还为后续的反侵略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了确保军需物资能够顺畅地运往前线,康熙帝还下令在瑷珲至吉林的沿途设立了多达19个驿站。这些驿站不仅为清军提供了必要的休息与补给场所,还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与物资运输的效率,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康熙二十三年五月,清军将领萨布素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向朝廷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通过割取俄方田禾以削弱其经济实力,并派遣少量轻骑兵进行突袭以消灭其有生力量。这一建议得到了康熙帝的批准。同年七月,萨布素率部向雅克萨发起进攻,他们首先踏毁了俄军的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