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来,穿着打补丁的短褐长裤,肩上扛着一捆柴,手里还提着两只野兔,佝偻着背,眼神低垂,与山里的樵夫无异。
邵芸琅留下来清点物资,让人一一登记入册,最珍贵的是一箱千字文,足够人手一份了。
善堂里的孩子本以为有人收留,给口饭吃就已经
是天大的幸运了,没想到还能读书识字,一个个眼里充满了希冀的光芒。
“谢夫人,我们真的能读书识字吗?”
“当然,书已经有了,夫子也有了,今日就能开始上课,学得好的,将来慈幼堂会供他继续读下去,考取功名也不成问题。”
年纪小的孩子们或许还不明白考取功名意味着什么,年纪大却已经惊呆了。
寻常人家也不敢说一定能供出一个书生,遇到好苗子,往往要集全家或者全族之力才能供得起。
“谢夫人,我能否将家中小孙儿送来一起读书?我可以不要工钱,那孩子七岁,很乖的,闲暇时可以帮忙干活。”厨娘激动地问。
另外一名帮工拘谨地问:“我二叔家的小子天生聪慧,过目不忘,是读书的好苗子,可惜家里供不起,读了两年就没读了,连夫子都说可惜了,不知能否送到这里来,我也可以不要工钱。”
邵芸琅没打算招收外面的孩子,这个口一打开就止不住。
不过在这里帮工的倒是可以破例,也能提高她们的积极性。
“这个我说了不算,明日带来让先生过目后再定夺。”
“多谢夫人!”二人喜出望外,连连道谢,当日果然干活都更尽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