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大——却绝不会容忍自己的后方出现大唐的一块领土,必定不计代价全力以扑,大唐在没有准备好与大食全面开战的情况下,过早在非加次大陆开辟领土就不是明智的决定。所以敬宗和景宗,都先后拒绝了桑达、科伊桑、班图三个酋长国提出的成为藩属国的请求。
直到大唐积蓄百年的力量、厚积薄发到了可以“发”的时候,大唐与乌古斯汗国结盟,发起筹谋已久的世界战争,李毓祯才确定了向非加落下一枚棋子——可以实现高宗皇帝定下的“辟土非加”的计划了,于是邓王接下李毓祯的任命后,就会同已经在行动的靖安司、文明司、宗教司,对三个黑人酋长国实行了和平策动。
王室和上层权贵愿意成为大唐的藩属国,但不会乐意归并大唐,就算成为总督府的高级长官能与统治一国的权利相比吗?何况他们上面必定还有大唐本土官员压着,就如唐人的俗话——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但事实上来自王室的反抗并不大,因为王室之上还有“云端”——巫祭庭,这才是非加黑人王国的精神统治者,而非加西部和南部诸国能抵抗大食侵略两百年,就是因为巫祭庭的存在。虽然巫祭庭的先天大巫难以和大食的先天数量相比,但是一旦先天开战,就意味着战争上到“云端”,大唐三大宗门的先天就不会坐视,万里海域能够阻隔大唐的军队却无法阻隔先天的到来。
李毓祯说道:“两百年前,巫祭庭就已同意加入天启计划。高武先祖薨逝后,楚国长公主又去过一次巫祭庭。”这些都记载在高宗帝札中,包括李见素在高宗薨逝后再去巫祭庭都是高宗的安排。
邓王听了后竟然奇异的没有感到惊诧,反而有种“原来如此”的想法:以高武陛下之智,如果筹划天启,怎会漏了巫祭庭?毕竟那是西巫的传承,是南大西洲的“云端”。
当年巫祭庭与高宗皇帝达成协议,南部黑人族群归并大唐就已经成了既定的命运,但前提是——大唐的军队能够渡海踏上非加的土地;非加种族加入大唐能让巫祭庭放心:前者是看大唐的实力;后者则是看大唐如何对待非加种族。而大唐以渡海的实力和百年时间的文明推进给出了令巫祭庭满意的答复。
大唐以文明柔化的方式在南北大东洲和南大西洲徐缓拓疆,固然有收服当地族群、长期发展的考虑,但和玛雅、巫祭庭这两个“云端”的存在不能不说是有极大关系的,否则,“文明推进”的步伐快一点、粗暴一点也不是不可以。
所以高宗说:“实力才能获得文明。”
同样,实力才能让握权的人明智。
桑达王和科伊桑王是明智的,早早就看清了形势并接受了命运,在大唐和巫祭庭的实力面前不明智就是死;而不明智的班图王在祭祀祖灵后就“被祖灵召唤去了”,新王继位,就与桑达王、科伊桑王达成了一致——明年正旦赴长安朝贺时,三国一起递交国书请求归并大唐。至于三国内的反对声音,便是随着一些大家族和上层权贵的消失而湮灭了。
这就是水到渠成,百年架成的渠贯通后就无可阻挡。
邓王带着一众文武官员策马行在昭平山上,山峰顶部一平如案,黑人管这山叫平顶山,开夏府建立时,已经退了桑达王位封爵开国县伯的桑达酋长巴卡曼建议说这山可以改名叫“昭平山”,一是纪念昭宗皇帝,二是光明、太平的意思,众官纷纷说好,另两位开国县伯——前科伊桑王和前班图王心里暗唾巴卡曼:什么纪念昭宗,这分明是拍监国太子的马屁,呸!两人心里却暗悔脑子没巴卡曼转得快,果然桑达人就是狡猾。
邓王却觉得昭平山这名改得好,平不仅是太平,还有征远平定的意思。
他颌下的胡须在风中拂动,目光遥望百里外的莽莽森林和更远不可见的高原、沙漠,有种豪情万丈的感觉,尽管他早已过了热血豪情的年岁,但此时此刻,却想横刀赋诗一首,道出沧海风流,英雄本色。
他才五十三岁,壮心不已,岂能言老?
这里会是他再创功勋辉煌的地方!
宣城公主李英蓁穿着白色滚金边的武士袍,驻马在父亲身边,极为英姿飒爽,看着远处的森林,心里也涌生出一种豪情,但那豪情却与她父亲不同。
她的目光,是看向巫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