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您……”
李漼轻笑,一丝一毫责备的意思都没有:“傻丫头,你真以为朕老了、眼花耳聋了吗?”
李音越发不解。既然要与自己单独谈,必定是要逼她同意与李由的婚事。眼下他却不提这桩亲事,只说与楚夫人的往事,更是毫不留情地将自己竭力隐藏的少女心思戳穿。
戳穿也就罢了,大不了就是训斥自己不尊内外之别,可他偏又没有任何动怒的意思,反而笑意盈盈,说不出的和善。
“父皇都知道了?”李音如履薄冰般小心试探,“那……”
李漼按在她的手上,摩挲着她手中那方丝帕:“你对林景的情,林景对你的情,朕早已察觉了。当年你听闻赵篙有心将女儿嫁给他,一怒之下闯出那么大的祸,其实不就是为了他?当时朕虽有疑,但好在有容夕替你们遮掩了过去。
你是朕的女儿,朕当然知晓你的脾气。你性子直爽,不似别的姑娘家那般矫揉造作,你看林景的眼神足以说明一切。朕并非不通人情,也不是古板,朕相信他的品性,知道他不会逾矩,便顺水推舟命他教你剑术,想让他能多陪陪你,哄你开心。”
这些事他从未和任何人提起过,压在心底许久,如今说出来,竟由衷地舒畅。
“父皇既然知道,为何今日却忽然返悔,要我嫁给李由?”
李漼抽回手,盯着她看了半晌:“李音,你觉得你母亲这一生幸福吗?”
话题猝然又被拽了回去,李音不知所措。李漼也不着急,耐心等着他的回应。
“嗯,母亲从未后悔过,她应该是幸福的。”
李漼又笑了起来,眼角处笼着一层沧桑:“在朕的心中,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你母亲。因为她不仅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更是一位好公主、好王后。当年她因为一纸诏书嫁入唐宫,面对陌生而又复杂的环境,步履艰辛。
即便那时朕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刻意疏远她,她也依旧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尊严。朕曾设身处地地想过,若是换作朕,能否做得如她一般好?然后朕才意识到,她那时面对的到底是怎样难以忍受的艰辛。”
李音点头,泣不成声:“那年母亲搬去章台宫,见不到您和哥哥,那种思念锥心蚀骨。我劝她好几次让她回来,可她坚决不肯,说不能因为她的事而让您与哥哥分心。”
“是啊!”李漼长叹,“都说母子连心,李倚又是她的骄傲,可那些年她却狠心离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李音摇摇头,咬紧的下唇失了血色。
“因为她要坚守自己的责任。”李漼收起面上的悲情,整个人显得严峻而又深沉,“如今你也一样。你的姻缘不属于你自己,而属于整个皇族。你嫁给李由,便是以皇族之尊来彰显朝廷对李氏一族的器重。李斯是何等重臣?朕不说你也能明白。
眼下朕以方岳许李由,将来他就是辅助你哥哥的栋梁。你嫁给他,便有最佳的理由看住他,让他能更加尽心地为李唐,为朕,乃至为李倚效力。”
李音终于明白他为何要说这些。
有些事,可能从出生时就早已注定了。
虽然心中清明,但难以言喻的哀伤却如潮水般涌来,要似将她溺毙。
没有人能逃出这个宿命。李倚不能、李佶不能,她也不能。
某一瞬间,她难以抑制地厌恶自己的身份,厌恶自己拥有的一切荣耀。
李漼看透了她的心思,幽然叹道:“如果你不是朕的女儿就好了……”
又是一阵叹息。
李漼将李音揽在身前,
听她一声一声的呜咽,忍着心中的难舍、不安、内疚,语重心长:“你是个聪明孩子,相信不用父皇多言你也能明白。李由是个踏实本分的人,朕相信他会待你好的。”
李音早就明白,李漼做的决定无人能改。进入书房之前,她已经想得很清楚了,她不求李漼可以成全自己和林景,惟愿可以一个人过此一生,只为不背弃与林景的承诺。
眼下,她想说什么,却无从说起。若李漼疾言厉色,她或许还会愤而力争。
可李漼却一句重话都没说,反而如一位寻常人家的老父亲一样,絮絮叨叨说着那些泛了黄、褪了色的陈年旧事,和颜悦色地将自己的内心剖开来,一寸一寸摆在她面前,也将她一步步逼进了无路可退的绝境。
李音抹去眼泪,将哽咽心绪抚平,起身望着李漼。
不知不觉中,自己的父亲已然悄悄老去。不仅是鬓边斑驳的华发,还有眼角处那一条条细长的皱纹,都彰示着他已不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
宿疾缠身令他的肌肤泛着淡淡的青灰,虽然他竭力保持着雍容的仪态,但眉梢眼角却总在不经意间暴露出他的无力。
李音忽然想起小时候他抱着自己在荷塘边嘻闹的情景,那个时候他是多么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明亮的眼神从不知惧怕为何物。在李音心中,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