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历史军事>大唐咸鱼王爷> 第72章 中间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章 中间商(1 / 2)

一样的好大喜功,一样的雄才大略,一样的聪明贤能。

在李承乾身上,李世民看到了隋炀帝的身影,甚至连李承乾对未来大唐用兵方向的规划,都与隋炀帝如出一辙。

先平北狄,再讨西羌,最后聚合天下之兵,合兵辽东,打破高句丽。

然而,若是这样的战略规划行之有效,大隋又岂会灭亡?

若是杨广的规划能够执行,此刻天下就该款步步入大业盛世,杨广甚至可以捞到一个庙号,和一个极佳的谥号。

岂会和如今一样,用上伤害性极强,侮辱性极大的“炀”这个谥号?

亡国的乃是大隋,而今天下四处飘扬的乃是大唐的旗帜,四海之内,天子的威仪人尽皆知。

而前隋,则变成暴虐无道的代名词。

看着意气风发的李承乾,李世民不禁有了一丝隐忧。

实话实说,李承乾的规划毫无问题,四方蛮夷却是需要征讨,先一鼓作气平定北狄,在攻灭实力尚且弱小的西羌,赢得安稳的后方,最后集合天下的力量,合兵辽东,进攻盘踞辽东故土数百年的强敌高句丽。

这一战略,就连李世民也挑不出一丝毛病。

然而,李世民却知道问题是什么。

民力!

讨漠南漠北的戎狄,汉武帝穷尽一生,御极五十四年,从汉高帝平城之战之战算起,何止百年。

即便薛延陀的力量不能和匈奴相提并论,比起纵横草原数十年的突厥也相去甚远,但终究还是强敌,灭亡薛延陀所消耗的人力物力,都是民力。

天心既民心,民力就是国力。

民力收到损失,却毫无顾忌,一味的对外用兵,这是取死之道。

此战,三百万百姓动员运送粮草军械,若是乘胜追击追亡逐北,杀入草原,势必会耽误来年的春耕。

一来一去,对民力的损失,绝不止两倍。

若是攻克薛延陀还好说,若是遭到惨败,精锐之师丧于漠北,大唐的江山还能安稳吗?

更何况,根据李承乾的规划,此战结束之后,立即转向西羌,先平吐谷浑,再定西域诸国。

连年征战,民力何其疲惫。

这与杨广十四个月修建东都何异?

看似繁花似锦,实则埋下了大隋灭亡的祸根!

民力的损耗只需要一次大战,或者营建几个宫室,但是民力的恢复,却需要数代人的休养生息,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恢复的。

民力不是韭菜,不能一茬一茬的割,一味的消耗民力,迟早会产

生后果。

天下义军四起,海内豪杰举兵,丝毫狼烟滚滚,天子龟缩江都。

这便是前隋枯耗压榨民力带来的恶果。

而今,经历了岁末战争,开国大战,大唐的民力比起昔日大业年间,相去甚远。

凭借相差如此之远的国力,走前隋的老路,岂不是重蹈前隋覆灭的覆辙?

大唐自从建国以来,一直以前隋为鉴,显然太子没有听进去。

李世民叹了口气,果然,年轻人总是喜欢隋炀帝似的天子,将其失败归结于偶然,却不仔细思量,,若是隋炀帝的政策完美无缺,天下岂会到如今的局面。

开国以来,历次出兵征讨,无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尽可能少动用大军,消耗民力,尽可能休养生息,不让百姓收到侵扰。

朝廷一道征发徭役的政令,下到乡里之间,不知道要经历多少人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上下其手,从中鱼肉百姓。

经历过开过厮杀的李世民与群臣明白其中之意,但从小生在神宫,从没有治理过州郡地方的李承乾,却想不通其中关窍。

“公等以为,太子所谋如何?可畅所欲言,无需顾忌。”李世民道。

房玄龄随即站了出来,拱手道:“太子所

谋甚佳,臣深以为然。”

听到房玄龄的赞誉,李承乾脸上不由得露出几分笑容。

毕竟房玄龄的名声早已传遍大唐,善于谋略之名,几乎可以与昔日张良相提并论,受到房相公所赞誉,即便是堂堂太子殿下,也会感觉脸面有光。

“小子愧不敢当。”李承乾躬身客气道,表现得有礼有节。

“只是,太子殿下所谋甚急,未曾考虑到百姓民力之损耗,操之过急,难免有些欲速则不达。”

房玄龄的话很是委婉,说是欲速则不达,实际上甚至可以导致南辕北辙的后果。

“小子受教了。”李承乾再一次躬身行礼,礼节甚至面部表情,细微动作上毫无挑剔之处。

房玄龄看到李承乾的表现,欣慰的回礼。

善哉,太子殿下能够听进谏言便好!

“玄龄所言甚是,高明为政甚急,民恐不堪其扰,子曰,苛政猛于虎,高明需谨记于心,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