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诸位巡抚总兵,赵文华在自己的书房内沉思着,自己刚刚上任,就遇到这种事情,赵文华也是十分无奈,眼下要命的事情就是要重创这股倭寇。
刚才俞大猷、唐顺之等人的言语中,赵文华已经发现了,明军对于歼灭这股倭寇,其实是不抱任何希望的,他们认为的最好情况,就是大胜倭寇一场,将倭寇逼退,收复崇明县城,这样就算不错的。
但是赵文华担心的是,明军要是再失败,恐怕嘉靖的耐心已经用到极致了,不愿意再忍受明军的失败了。现在手握重兵的唯有张经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赵文华思虑再三,还是赶往嘉兴,面见张经。
唐顺之返回松江,继续坐镇上海县,指挥官军作战。
松江知府方廉满面愁容的来见唐顺之,方廉觉得自己的乌纱,乃至于项上人头,这次都有些悬了。下辖的县城被倭寇夺取占据,守土有责的知县殉国,自己这个松江知府,大概率要成为替罪羊。
方廉自认自己也算得上勤勉了,在大明官场中,虽然算不得一清如水,但是不该拿的钱也从没拿过,结果去岁上海县被倭寇洗劫,今年崇明县又被倭寇占据,方廉觉得自己这次是在劫难逃了,无论怎么说,自己作为松江知府,守土有责,下辖的州县被别人占领,他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唐顺之将方廉请进来,说道:“方府尊不必忧心,圣明在上,必能明察的。”
对于唐顺之的安慰,方廉只是苦笑,嘉靖是何等样的天子,他还不知道吗?现在自己也只能等待了,若是官军能够大胜,夺回崇明,自己的罪责还能小些,若是官军大败,那自己恐怕就当即就要被嘉靖处置。
唐顺之将自己的计划告知方廉,现在倭寇盘踞崇明,官军的水师还一时不能到位,唐顺之等人和俞大猷商议过后,决定诱使倭寇登陆,好重创倭寇一次。
现在明军需要示敌以弱,好诱使倭寇上岸,同时要坚壁清野,摆出一副畏惧倭寇的样子,这些都需要方廉这个松江知府配合,还有大军的军需转运,粮秣供给,都需要方廉这个松江知府配合。
对于唐顺之的安排,方廉立刻准备去办,现在官军打的越好,到时候方廉的罪责也就越轻,要是官军大胜,方廉说不定可以因为为大军保障军需,功过相抵,所以方廉非常积极的去办这些事情。
嘉兴府,张经的督师衙署,赵文华作为浙直总督,亲自来求见张经,而且这次赵文华态度极为好,执礼甚恭,进来之后就说道:“半洲公,下官是来求援来的。”
张经问道:“赵部堂执掌两省,还要到我这里求援,还不如去信严阁老来的方便。”
面对张经话里的讥讽之意,赵文华丝毫不在意,他将唐顺之等人的计策告知张经,张经略一思索,便说道:“唐都宪等的计策甚为妥当,没什么不好的。”
赵文华就大倒苦水,说眼下自己手下没兵,面对数千倭寇,实在是力有不逮,戚继光的水师又缺乏火炮,难以和倭寇海上争锋,李庭竹等人的水师又显得单薄,万一倭寇袭扰南京,那大家就真的罪莫大焉了。
面对赵文华的哭诉,张经也不得不思考起来,他们两人现在是捆到一起了,一旦倭寇真的袭扰南京,那大家都得吃瓜落。
对于倭寇的水师袭扰南京一事,张经觉得倒是没有那么可怕,他说道:“赵部堂,倭船其船底平,不能破浪。其布帆悬于桅之正中,不似中国之偏;桅机常活,不似中国之定,惟使顺风。若遇无风、逆风,皆倒桅荡橹不能转还。且倭寇造船之法,与中国异,必用大木取方,相思合缝。不使铁钉,惟联铁爿,不使麻筋、桐油,惟以草塞罅漏而已。”
倭寇的造船技术还是远远落后于大明的,况且海上作战,用俞大猷的话说就是:盖海上之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铳胜小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而已。要有足够多的大船重炮,倭寇的战船就没什么用了。
而且倭寇的战船多是海上所用,在长江之上并不适合,只要戚继光能够率领水师牢牢盯死倭寇,有戚继光在后,倭寇必不敢深入长江,同时张经还建议将操江、漕运总兵下设的小船改为火船,要是倭寇真的敢进犯南京,就用火船撞击。
至于戚继光部的火炮问题,张经作为南京兵部尚书,倒是可以从南京京营和军器局中调拨一批给戚继光用。按照明军水师的标配,当时福船配备有大发贡1门、大佛郎机6座、碗口铳3个、鸟嘴铳10把,海沧船配备大佛郎机4座、碗口铳3个、鸟嘴铳6把,苍山船配备大佛郎机2座、碗口铳3个、鸟嘴铳4把,张经只能先把佛郎机补齐。
至于大发贡,由于他是前装炮,重量巨大,且是水师用的火炮,南京明军里装备的也不多,一时也难以补齐。
当然,赵文华最想要的还是援兵,虽然松江府的明军已经高达一万五千之众了,但是一来是现在的明军,单兵素质还不能同倭寇中的真倭相比,再加上明军要防御的地方非常之多,摊薄了明军的兵力,赵文华感到还是兵力不足。